黎广胜 李国君
2011年,美国联邦雇员总数约220万人(不含邮政系统),占全美就业人数的1.6%。用于联邦雇员的财政支出每年为220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预算的6%。美国联邦雇员依据其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其中,美国联邦普通雇员实行的工资区制度,颇有特色,值得认真研究借鉴。
一、美国联邦普通雇员的工资结构
美国联邦一名普通雇员的工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一)基础工资
联邦普通雇员的基础工资根据级别和档次确定,共分为15个级别,每个级别分为10个档次,不同级别和档次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见表1)。其中,1-7级为初级职位,8-12级为中级职位,13-15级为高级职位。一般而言,联邦普通雇员的级别主要根据岗位所需知识、复杂程度、责任大小、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档次则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表现逐步晋升,档次越高,晋升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二)地区工资
1990年,《联邦雇员工资比较法》建立了地区工资制度,通过划分工资区、确立地区工资系数的办法,体现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见表2)。自1994年起,美国开始正式施行地区工资制度。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
工资与绩效挂钩是美国联邦雇员工资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美国联邦普通雇员的基础工资标准和地区工资系数是相对固定的,与个人的工作绩效无关。为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联邦政府机构在考核的基础上,会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一次性现金奖励。例如,在2011年有46.8%的联邦普通雇员获得一次性现金奖励,人均1432美元,相当于年平均工资的1.8%。另外,联邦政府机构对部分优秀员工还设置有建议奖、发明奖、突出贡献奖等奖项。
二、美国联邦普通雇员的地区工资制度
如前所述,地区工资是美国联邦普通雇员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联邦普通雇员的地区工资额,需要考虑到雇员所在的工资区域和地区工资系数。
(一)工资区的划分
美国的工资区以联邦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制定的大都市统计区为基础。目前,美国共设立了34个工资区,包括31个大都市区(大城市及其周边行政区域的组合)、阿拉斯加、夏威夷和美国其他地区。工资区的划分相对稳定,大约每10年调整一次。每一个工资区有一个工资系数,目前工资系数最高的为旧金山地区(35.15%),最低的为美国其他地区(14.16%)。在美国境外工作的联邦普通雇员,不享受地区工资。
(二)地区工资系数
美国地区工资系数的确定,主要考虑在各工资区内私营部门雇员的工资水平因素,通常以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薪酬调查结果为依据。
(三)地区工资的计算方法
美国联邦普通雇员地区工资额的计算方法,是将某雇员的基本工资乘以该地区的工资系数。例如,某联邦雇员为12级10档,工作地点在达拉斯市,其基本工资为78355美元/年,达拉斯地区工资系数为20.67%,其地区工资为16195.98美元/年(78355美元×20.67%),因此该雇员年工资额为94550.98美元(78355美元+16195.98美元)。
(四)地区工资的调整机制
美国法律规定,当某个工资区联邦雇员与非联邦雇员之间的工资差距大于5%时,应当调整该地区的工资系数。1994年,美国开始实施地区工资时,各地区联邦雇员和非联邦雇员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大,为平稳推进这项制度,美国联邦政府确定了渐进缩小工资差距的方案。计划从1994年开始,用9年时间(1994—2002年)将联邦雇员和非联邦雇员之间的工资差距缩小至5%以内。后来,尽管美国没有如期实现其提出的地区工资差距调控目标,但是数年来,美国大部分地区联邦雇员与非联邦雇员的工资差距在逐步地缩小。
三、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工资区制度
工资区制度不是美国的首创。应该说,我国有实行工资区制度的历史经验。建国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先后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1956年我国实行工资制度改革时,依据各地自然条件、物价和生活水平、工资状况,适当照顾重点发展地区和艰苦地区,将全国分为11类工资区。规定以一类地区为基准,每高一类,工资标准增加3%(如浙江属二类地区、安徽属三类地区、北京属六类地区、上海属八类地区、广东属十类地区、青海属十一类地区等)。之后,国家对工资区类别进行了多次调整,直至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结束工资区制度。
自2006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公务员工资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加强对工资收入差距的宏观调控,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通过修改《公务员法》,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工资区制度。
(一)依法调整公务员工资结构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目前,我国公务员的工资结构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含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生活性补贴和工作性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等。除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部分特殊岗位津贴得以顺利实施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时提出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的目标并没有实现。笔者建议,结合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进程,应当适时修改《公务员法》,合理调整公务员工资结构,依法建立工资区制度。基本思路是:第一,保留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项目;第二,取消生活性补贴、工作性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地区附加津贴项目,并将其归并为地区工资项目;第三,继续实行岗位津贴制度;第四,完善年终一次性奖金制度,对年度考核称职(合格)以上的工作人员,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奖金标准为本人当年12月份的基本工资与地区工资的总和。
(二)科学划分工资区和确定工资区系数
工资区制度在法律上被确认之后,由于地区工资是在取消生活性补贴、工作性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地区附加津贴项目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工资区的划分和工资区系数的确定,应当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消费水平、企业相当人员薪酬水平、财政状况、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以及调控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等因素。为此,要建立科学的工资区评估指标体系,合理界定工资区的类别、范围、标准和系数,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
(三)大幅度提高基本工资比重,使其成为公务员工资收入的主体部分
美国联邦普通雇员的工资构成中,其基本工资占据了主体地位。一名联邦雇员的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所占的比例最高可达88%,最低也在70%以上。相比较而言,我国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所占比重过低,津贴补贴所占比重过大,由此产生了不同地区公务员工资收入的巨大差距,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现象。为此,在确定公务员工资结构比例时,必须大幅度提高公务员基本工资的比重,使其成为公务员工资收入的主体部分。我们认为,如果上述公务员工资改革设想能够付诸实践,基本工资占公务员工资收入比重应在70%以上,地区工资所占比重可保持在20%左右。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本文系《主要发达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