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
“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李文在他的新浪微博中引用的荣格这句话,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人生下半场的开场白。
李文的下半场从他离开天士力后开始了。
今年2月6日,李文在微博上贴出自己的辞职信,立马收到700多个评论,3000多余次转发。
他新浪微博上拥有的33万粉丝,其中很多在看到辞职信后才知道,原来李文玩微博之余的时间,还在帮人打理一家上市公司。有人感慨:“一个生活无忧的人,本来可不问世事,可他每天却为底层弱势群体坚持呐喊!”
而业内那些知晓他天士力总经理身份的粉丝评论则大多是从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新生代接班的角度。外界对李文离职的原因普遍感觉是出于闫凯接班之无奈,此种猜测算是人之常情,不乏合理。
但如果将视角转向李文自身,就会发现,这个故事原本水到渠成,不需要任何推演。在与李文的沟通中,他传递给《E药经理人》的信息是,其实他早已准备好了这一天,甚至早就在等这一天。这完全符合一个成熟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规律:为一家企业服务12年时间,实现了财务自由后,当他自身对工作生活方式的要求发生变化,进入追求自由和兴趣的人生另一阶段时,恰逢企业接班人上位,公司又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上,不正是退出的好机会吗?虽然天士力为李文修改了上市公司章程,特设副董事长一职,但他还是选择了离开自己创业。
李文与闫凯的关系不仅仅是企业接班人与职业经理人,少有人知的是,李文在进入天士力之前就与闫凯结识。当年他在数年医药营销实践后30岁赴英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攻读MBA,而闫凯正在同一个学校读本科,他们曾是一起吃住了两年的好友,李文毕业回国后由闫 凯推荐加入天士力。而等到闫 凯成熟后接班也是在李文进公司之初跟闫希军就有的约定。
辞职前后,李文在微博里不时地用别人的感触来透露自己对转变的思考和心境:有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原以为挑起生活担子的是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有企业家李嘉诚的“很多^有体面的工作,并没过上体面的生活,创业不体面又很困难,但生活很体面。”;有诗人赫尔曼·黑塞的“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永不停息。”
体面的生活
“现在的办公室很小,可能只是以前在天士力的十分之一吧,但内心的快乐却是原来的好多倍。”在北京亦庄的智蹼管理咨询新公司办公室,李文这样向《E药经理人》描述自己目前的状态,话语中透出的是一种掌控自己命运的愉悦感。
于他来说,创业最核心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他可以不受约束地在自己的公司穿着短裤球鞋;可以不用通过喝酒吃饭这种他不喜欢的方式去没完没了的应酬;他甚至可以挑选客户,更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
创业使得埋藏在李文心中15年的管理咨询梦想开始有了变成现实的条件。这个梦想起源于他在英国读书期间,那时他就读的商学院深入人心的一个理念是:管理咨询能够使你在最短时间内接触到最丰富多样的商业实践。在留学期间,班里一半人毕业后去做了管理咨询。
另一个巧合的经历是,他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写了230封求职信,23家公司回信,3家提供面试,最后看中他的正是一家管理咨询机构。
但后来因为恰逢与天士力的机缘,管理咨询梦未续。不过,也许也正是因为天士力,才使得李文今天做管理咨询更有条件和强大的内心。
在刚进入天士力时,闫希军跟李文的一段对话让他记忆犹深。
闫希军:“你的理想是什么?”
李文:“管理咨询。”
闫希军:“你现在没有经验,应该在天士力先练好本事再去做。”
李文觉得闫说得对,自己虽然有过6年医药营销的经验,但能力过于片面。于是他选择了留在天士力,一留就是12年。12年之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最大的收获绝不仅仅是业务能力的提高,更有走过平湖烟雨,尝遍百味后内心的历练和成长。
李文回忆,刚进天士力就遭遇军队文化,高管成员大多是从部队里走出来的军人,而且他们都是跟着闫希军一起创业的元老。当李文在公司高谈阔论他学习到的所谓西方先进管理理念时,收获的是中高层创业元老对他这个空降兵的一片骂声。李文向闫希军求助,闫对李文说:你面对的这群人没有什么特别,没有怪毛病,你首先要学会和他们相处,你在这里生存不下来,你到中国任何公司都无法生存。
文化差异冲突,是绝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在进入一家新公司时都会遇到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处理得好,司空见惯的结果往往是分道扬镳。李文选择了留下来。很难用这一点来判断这是否是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但至少这12年李文学会了怎样去融入家跟自己理念存在冲突的公司并能和谐相处,且赢得尊重。
面对冲突,李文的心态有了很大转变,他不断地把自己放低再放低,保持学习的态度,而不是去树立自己的所谓权威。他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学的这些东西与企业现实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事先是不需要宣扬的,是自己暗暗地把它们结合起来,然后在实际操作中再做出来,直到结果被接受。
不靠经验吃饭
如果非要问这12年对李文管理咨询梦的实现有哪些帮助?最直接的应该是在天士力项目化管理实践的成功让他获得了做管理咨询的第一个产品。正是在天士力工作期间,李文提出了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并创立了一套项目化管理的制度流程,在十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实效。他因此被评为国际项目管理协会A级评估师,当时国内仅有4人获此殊荣。在2010年,他以天士力为案例出版《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一书。
但如果你因此认为李文就是要将在天士力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客户公司就错了。对于李文现在要做的管理咨询,虽然以自己最擅长的项目化管理切入,但他的目标是真正做一些管理思想上的全面创新,在他看来,未来的管理创新,一定来源于新兴的、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
近代管理思想都是从西方过来的;中国人做得多,总结得很少;学习模仿的多,自己思考得很少。李文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因为创新必须在心灵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开展。在天士力只开发了自己不到1/10的创新思维,原因是现有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决定了企业总经理的使命是目标结果导向,不是为企业最大化的创新导向。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站在企业外围,在完全不受公司短暂的结果和目标影响下,充分发挥想象力,集合一切创新思维,帮助企业制定长期战略决策,并将这些战略目标分解为各类项目,打通从现实能力与资源到未来目标的实现路径。因此,李文说自己的创业不仅仅是靠经验和管理智慧,更多的是靠快速的学习能力,他要做的是抱着合作创新的心态,跟客户一起去发现、创造新东西。他在新浪微博写道:“强过别人,你不伟大,优于别人,你也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真正的强大,是自己的内心,比过去更包容,更有智慧。”
对于未来的目标,乍一听他的描述,你会感觉他哪里是要经营一家公司,更像是要做一个传道士:他并不说将公司做到多大规模,也不在乎公司实体兴衰存亡,而是要做管理思想的创新,途径也不限于公司员工传承而是客户共同创造发扬,他甚至举例孔子无公司但思想不灭。
如果说学习精神是李文与生俱来的天赋并成为职业经理人的核心能力,那么在过去12年公司实践中修来的企业家冒险精神则让他敢于为了内心的自由,放任自己重新开始。
对话:我不同意创业要有保障才能开始的说法
E:你创业为了什么?
李文:创业是一件心灵自由的事情,获得的愉悦是其他事情所不能代替的,你会感觉每天都在创造,如果在心灵不自由的地方,你跟我提创造我很怀疑,我想最多是模仿吧。
E:你认为现在创业的条件成熟了吗?
李文:首先,我不同意创业要有保障才能开始这个说法,我觉得最关键的,叫有理想也好,有想法也好,得有这个东西,不是简单被生活所迫,或者以赚钱为目的,我自己的创业经验还不是很多,才几个月,但我觉得,只要你喜欢,就可以忍受一些困难,忍受一些突发情况,这更容易成功。
E:你对职业经理人的规划怎么看?
李文:我觉得职业经理人,做到后期要考虑跟家庭和身体的均衡。可口可乐总裁曾说:我们每个人都象小丑,玩着五个球:工作、健康、家庭、朋友、灵魂。这五个球只有一个是用橡胶做的,掉下去会弹起来,那就是工作。另外四个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拥有并平衡处理好了这五个球,人生才幸福!我现在很反感那种说为了工作不顾健康夜以继日,为了工作牺牲家庭,亲人病了也不回来,我现在的创业也是服从于生活的。
E:你现在的追求是什么7
李文:马云有两句话我很认同,一句是说“他48岁以后,生活就是工作”,二是“中国企业不缺创新缺管理思想”。所以我觉得我的人生下半场的追求就是与企业一道创造更好的最佳实践,为企业创造价值。人生的意义可以简单点说就是为人民服务,可能这样说有点滑稽,有点不太正经,但是就是这个意思。被社会所需要就是我的价值,被企业所需要,就是我的价值歪于说这个价值交换回来的是什么东西我不是太关心。
E:创业对你有哪些改变?
李文:原来被束缚的创新思维现在可以焕发出来,没有负面的,全是正面的。我身体更结实了,休息和饮食更科学了。
E:你怎样看待中国的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
李文:中国这个阶层现在对自己定位还不是很清楚,这取决于他在什么性质的企业里工作,在国企的按照党委的意见走,在外企的按照流程走,在民企的按照老板的意思走。国外是因为100多年才形成这么一个所谓的职业经理的职业性职业性就是一种自我的修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套规则。我觉得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是相互塑造的,就像社会和政府也是相互塑造的一样,但是,老板和政府在这里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