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节水管理框架,推动城市节水管理

2013-04-29 10:36刘周平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综合管理

刘周平

摘 要:为了提高城市节水管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提出构建城市综合节水管理框架。利用城市综合节水管理框架理论, 通过对政策与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和管理手段选择等3个方面的分析, 揭示我国节水在管理政策制定、管理协调机制、用水需求控制和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强政策关联和配套程度, 加强机构的协调配合, 建立高效的水需求管理和统筹规划多种水源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节水 综合管理 节水政策 可持续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对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水需求量逐年上升,城市水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城市节水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可用水资源日益匮乏是制约社会发展的国际性问题, 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需求、增加可用水资源一直是全球水管理的重要内容。

1.城市综合节水管理框架的构建

综合节水管理框架是在城市多水源、多用户特点基础上, 综合考虑整个城市水管理系统集成节水潜力的管理模式。即把节水工作置于整个城市水循环系统, 用统筹管理的方式代替关注某一环节问题处理的方式, 通过水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实现提高用水效率和持续用水的目标。

1)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在综合节水管理框架中, 政策与规划不但是指导城市进行用水、节水管理的制度基础, 其方向与目标也是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手段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影响因素。其中, 目标设定是政策和规划制定的基础, 它为后续政策安排确定方向, 如管网漏损率、用水定额、污水回用率等。

在综合节水管理框架中,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是框架得以高效运作的前提。以澳大利亚为例, 澳大利亚政府于2004年制定了国家水倡议,根据本国水资源状况, 确立了为节约水资源对城乡地表和地下水进行系统管理和规划的目标。

2)管理机构的建设

建立科学的政策和规划是综合节水管理的基础, 而管理机构则是落实各项政策和规划的载体。为了实现节水管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目前在国际上通常有两种做法:a.成立包含所有涉水管理职能的一体化管理机构;b.由不同涉水管理部门成立水资源协调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工作, 避免跨部门工作低效, 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总之,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 增强管理机构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提高管理效率是实施综合节水管理的制度基础。

3)管理手段的选择

在综合节水管理框架中, 管理手段选择是框架的具体实施阶段, 通常可以分为两大方面。a.实施高效的用水需求管理, 即通过各种手段减少耗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通过制定用水审计制度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强制推行节水器具使用等。对多种水源进行统筹开发利用, 不仅包括传统的本地集水区水源,还包括再生污水、净化雨水、淡化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

2.我国的城市节水管理

城市作为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用水需求过于集中,由于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增长过快,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有效的城市节水管理。

3.我国的城市节水管理发展

我国的城市水管理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1)松弛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这个阶段,城市需水量远小于城市可供水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相对较优越,城市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客观上对水的有效利用无更高的要求,人们的节水观念淡薄,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忽视水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水管理处于一种松散管理状态。

2)强化管理阶段:60年代以后至今,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城市生活和生产需水量迅速增长,水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其分布、储量条件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城市水供需矛盾加剧,为解决供需矛盾,水管理任务就是不断开辟新水源,形成了“以需定供” 基本原则。

4.传统的节水管理模式弊端

1)偏重“开源”,忽视“节流”。我国节水管理模式一直延续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遵循“以需定供”的管理原则,城市的节水管理更多的重视如何寻找水源,忽视了节水。2)偏重水的节约,忽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3)偏重水的利用,忽视水环境的治理。4)偏重水的排放,忽视水的回收再利用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城市水遵循着“水资源—水产品—废弃物”的生产利用方式,很长一段时间,城市节水管理更多关注的是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防止对水环境的破坏。

5.我国城市综合节水管理建议

1)增强水管理政策规划的目标性、配套性和可持续性。2)增加水务管理的协调性和系统性。3)建立高效的水需求管理。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环境的角度来看, 减少用水需求都被视为最好的资源节约方式。4)统筹规划多种水源。

6.注重以人为本、实现水可持续利用

传统的节水管理模式仅仅是被动地去抑制水资源的需求,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行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经济的城市节水管理模式。

与传统的城市节水管理模式相比,循环经济的节水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程度地降低或消除因城市水资源固有的脆弱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有限的城市水资源得到持续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因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持续增长的用水需求,以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大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姜国洲, 马亚西. 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经验[J]. 前线,2009(6):41.42

[2] 冯之浚,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4(1):5~12.

[3] 水利部.2008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EB/OL].[2009-08-11]

[4] 董辅祥,董欣东,城市与工业节约用水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猜你喜欢
综合管理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沂南县旅游市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电力企业档案的综合管理分析
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煤矿井下人员“三网合一”智能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
实现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