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硕
摘 要 本文综合微利下校园经济的特点,列举个性化回忆录作为研究实例,从我国校园市场要求出发,研究个性化回忆录在校园的营销方法。
关键词 校园经济 营销 精耕细作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将学生作为消费人群的“校园经济”逐渐红火,尤其是电子产品、生活用品、服装百货等。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了商家的一块宝地,校园经济及其周边经济逐渐发展规模,再加上学生的经济实力限制,商家的利润也逐渐缩小,校园市场开始进入“微利时代“。那么,怎样了解学生市场要求,找寻商机,推动校园经济发展等问题就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本文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以个性化回忆录为实力,来简述商家该如何在微利校园市场中进行产品推广,营造价值。
一、大学生市场需求分析
(一)市场规模逐渐增大。
大学生群体队伍在不断加大,其有着庞大的销售空间,经济支配也随着发展逐年增长,一些人曾统计过,高校市场经济每年大约800亿元左右。高校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最近几年,学校在不断扩招,其潜力也逐渐增大。
(二)消费水准高。
当今大学生家庭每月提供的生活费大约在500—1000元之间,根据2011年调查统计,大学生月消费总额在500以下的学生占总调查人群的20.3%,500—900元的学生占总调查人群的33.8%,900元以上的学生占总调查人群的45.9%。根据2012年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准总额有47.3%的人经济支出在900元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准在不断提高,家长也愿意将金钱更多的投入在孩子的校园生活中,为其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三)追求个性化消费。
作为年青一代,大学生们对生活、人生、周边事物都有其特有的观点,崇尚个性发展。他们充满激情,对生活充满好奇。作为社会的准人才,其有敏锐的洞察力及发展目光。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优秀人群,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潮流。大学生们本身就具备潜在的购买欲望,是未来的消费群体,对于校园学生进行营销,可以提前了解市场动态,更好地发展销售工作。
二、个性化回忆录在校园市场的营销方法
(一)产品的营销方法。
首先确定产品的分类。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人群进行类别的划分,包含:(1)成长经历回忆录,记录班级聚会、校外实习、聚会剪影、个人感想等;(2)情侣回忆录,将两人在一起的甜蜜记录在其中,回味浓浓幸福;(3)毕业回忆录,将师生集体照片、同学联系方式等记录在回忆录中。这些产品可以依据需求量的多少制作成为回忆录主打产品,大力进行宣传及推广。
然后定义商品的特性。回忆录要包含新奇、独特、存储容量大、容易翻阅保存、价格较低等特性,适应学生的消费水准。
最后注重对商品品牌的塑造。个性化回忆录不但要体现学生的特有个性,同时方便DIY,让学生展现自身才华,设计专属产品。此为,还要引领同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通过校园宣传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成为引领校园经济消费的主要动力。
(二)产品的销售渠道。
1、店面销售。
可以在校园中开设店铺,为学生的设计、挑选提供方便,也可以现场进行制作,提高店面形象,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同时收获经济利益。
2、招聘校园代理。
可以让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进行校园代理工作,将个性化回忆录推广到寝室、教室中,增加消费人群,同时,还可以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给学生,让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3、网络销售。
建立网络中个性化回忆录的销售平台,让消费人群进行自行选取、定制,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个性化回忆录的推广还可以印制传单、书籍等进行发放。
(三)产品的价格确定。
为了更好的适应校园经济,应先对校园市场进行系统调查,确定数量及产品的价格。
1、成本价格。
成本计算法是印刷行业经常应用的价格确定方法,将其成本应用时间乘以费率,加上原料价格,就可以得出成本价格,那么进行销售价格的确定就可以为生产成本、综合成本、利润的总和。
2、合适价格。
进行合适价格的确定是一种折中的定价方法,这种方法对消费者较为合理、公平,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回收投入资金,学生也可以通过满意的价格得到商品。是值得推广的确定价格的方法。
3、折扣价格。
大学生是一群极具影响力的消费群体。在学生中,如果有一人购买商品,就可能带来许多潜在顾客。所以,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一定数量的折扣价格,鼓励团购,从而促进校园经济,获得更大的回报。
三、总结
校园经济“微利时代”的来到,互联网络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为校园经济市场带来一场销售方面的变革,顾客的需求、商家的盈亏、社会的发展,三者要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共赢的情况,所以要选取合适的营销策略,建立合理的经济平衡。
(作者: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中二年级,喜欢篮球等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朱存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张幸花.微利下的校园经济需要营销的精耕细作—以个性化纪念册在高校市场推广的营销策略研究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4).
[3]吴觉民.微利时代需要“精耕细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