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
民国孙像镍币是一个冷门的项目,在中国老钱币的收藏里,镍币与金银铜币比起来可说是一个爹娘不疼、姥姥不爱的板块。“乏人问津”造成很多人搞不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包括实际开铸年份、制造地点,而其中若干委托奥地利生产之事甚至被质疑为虚构等等。现就搜集史料记载配合实物简述如下,供藏友参考。
镍在19世纪初时产量低且用途有限,1856年美国首先开始采用铜镍合金作为币材来降低成本。清末精琦所提出的整顿圜法方案中,也有发行镍质辅币的计划,当时度支部以镍矿开采及制作方法尚在调查并未推行。除德国租界地的山东胶州湾在1909年发行了“大德国宝”镍币两种外,清代中央或各省均无使用。
1914年(民国三年)颁布的《国币条例》虽订有五分镍币,但仅制作以袁世凯像为图案的样币,并未发行。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3月,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之际,因各地旧式银角及铜元等辅币质量参差且种类繁多,使用情况极为复杂,兑价不一,有碍民生,故宜另案规定,未列入《银本位铸造条例》。废两改元推动数年后因成效颇佳,在情势稳定后即以十进位为原则拟议方案,派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处长赴美国费城造币厂考察辅币模具之制作,原拟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1月与废除银本位制的法币政策同时公布实施,但模具镌刻费时,法币案公告后次月才备妥,故未能如期。虽没有发行但祖模在费城造币厂雕刻完成后,曾制作民国二十四年版样币送南京财政部审核,据闻当时送了11套。
《辅币条例》在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月11日公布,规定“辅币铸造之专属中央造币厂。其发行,由中央银行专司之。”种类有二十分、十分及五分的纯镍币三种,一分及半分的铜币(铜九五、锌四、锡一)两种。年度更改为“二十五年”的新辅币在2月10日开始发行,由中央银行运送各地流通,这是中国货币史上首次行用镍币。
据中央造币厂呈财政部的报告,该年至12月底止,计制成二十分镍币4911万9692枚、十分镍币6206万1430枚、五分镍币5857万7202枚、一分铜币31178万枚、半分铜币4680万枚。合国币2231万74150元,辅币中最畅行无阻的,还是相当十文铜元的一分铜币。当时因中央造币厂设备无法生产纯镍币胚,故向美国司克威(Scovill)厂订购镍饼,再由中央造币厂印花。此外,因国内地广人稠,产量不敷所需,乃由财政部向奥地利订购二十分、十分及五分三种面值的镍币,数额是二十分4000万枚、十分6000万枚及五分2000万枚,合计1亿2000万枚。背布图下有“A”字厂记的,即由维也纳造币厂制作供应。该厂另制作有无“A”厂记的样币数套。
民国二十五年孙像镍币的中央版原模是美国制作,奥地利版币模则由维也纳造币厂另行雕刻,除了背布图下方加上“A”外,正面肖像的眼角、下额、背后衣服与边缘花纹相对位置以及背面布图、文字均稍有不同。操刀的是总雕刻师普拉特(Richard Placht),也是民国十六年孙中山像陵墓及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背叁帆奥地利版壹圆银币的镂刻者。
1937年先后爆发七七事变及八一三淞沪战役,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中央造币厂被迫内迁。内迁后中央造币厂分别在成都、重庆、武昌、桂林及兰州设分厂继续生产辅币。惟因后方仍旧留有大量旧式铜元,撤运的辅币多半存放央行库房没有发出。紧接着战事扩大军费浩繁,法币逐渐贬值致使原料价值高于面值,财政部乃于1940年2月修正辅币条例取消二十分镍币及半分铜币,并将十分及五分缩小尺寸减重,成分由纯镍改铜五五、镍十八、锌二七;一分改铜六五、锌叁五的黄铜币,另增加相同材质的二分。未几又因通货膨胀严重,1943年时币材成本已远超过面值,辅币制造工作遂告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