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益群
在我身边,经常遇到一些人提出收藏的愿望。至于买什么无所谓,只要能保值升值就行。这个要求看似不难,但如果从“收藏”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收藏,乐在相知心。年过古稀的藏石大家张靖老先生收藏的一枚玛瑙奇石《雏鸡》,20年前被人用550万元买走。与宝贝分手的那一刻,张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这笔钱在当时能买20多套房,足可以让张老安享晚年。按今天一些人的收藏理念,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应该畅怀大笑三天才对,悲从何来呢?这之后,我去看望了几次张老,他对石头爱得一往情深。与《雏鸡》分别的那一刻,对他是一种“将老失知音”的说不出的痛,在无人理解、相看泪眼情难说的时刻,岂能不悲痛万分。
张靖首次发现大漠奇石时也曾喜极而涕。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张靖在内蒙古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迷失了方向。等狂风平息,他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神奇的石头。他跪地抱起一块玛瑙石,感受到了一股在人间得不到的温暖和力量,泪流满面。从那时开始,张老对大漠奇石一直怀有赤子之心,痴情不改。
在我熟悉的人里,王维平也是一位爱石头动真情的汉子。十几年前,他到桂林出差,无意中在根雕奇石市场看到一枚来宾水冲石,形状酷似相声大师侯宝林。他身上钱不够,只好遗憾地回到北京。一连十几天,他寝食不安,魂不守舍,最终还是凑齐钱飞回桂林,请回了这枚后来被评为中国十大国石的宝贝,取名《大师》。还有一次,我和王维平去内蒙古左旗参观石展,他看上一枚天然形成的长满彩色玛瑙珠的蜂巢石。店主见他欣喜若狂的样子,趁机抬高价钱,王维平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当晚,我们从内蒙古左旗开车去宁夏银川,他一路上长吁短叹。回到宾馆,他晚饭也没吃。第二天一早,我推开房门,吓了一跳,王维平蹲在门口,他说睡不着,想找我商量,又不忍心敲门,就这么蹲在门外熬了一夜。他最终还是不听劝阻,执意租车返回左旗。晚上,他兴冲冲地抱着一枚石头回来,白玛瑙中夹着红碧玉,我感觉,比那枚蜂巢石强百倍。王维平说,蜂巢石的主人又变卦了,他一气之下不买了,歪打正着,遇到这个宝贝。
像张靖、王维平这种对奇石爱得疯狂的人是难能可贵的,没有这样的真情投入,《雏鸡》、《大师》又怎能得到呢?其实,当你在寻找一件宝贝时,石头也在观察,看你是真心还是假意。《聊斋志异-石清虚》讲,奇石也能选择爱惜它的主人,石头虽是无心之物,但它有和知心人交心的主动性。人找石头,石头也在找人。
读万卷书,赋万首诗;供一瓶花,留一窗月。如今这样的雅士不多了。在目前混乱的艺术品市场里能坚定地守护所钟情的藏品,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以为,收藏爱好者不妨保持一种“闲世人之所忙,忙世人之所闲”的心态,也许能得到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