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中央造币厂”发展始末

2017-12-28 00:23杨根兰黄健民
党史文苑 2017年23期
关键词:白区造币厂铸币

杨根兰+黄健民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妄图扼杀日益壮大的革命力量。苏区军民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了筹集资金,他们决定自办造币厂。1929年在兴国县东村乡办起了自铸银圆的造币厂,1930年10月改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造币厂。中央苏区造币厂的开办,走过了一条由小变大、由土变“洋”的艰辛创业之路,为粉碎敌人的封锁和“围剿”作出了重大贡献。

源起:兴国东村造币厂

1929年,“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建立后,当地豪门大户及部分中小商家携带大批金银财宝外逃赣州、吉安、南昌,使兴国财政枯竭、商业凋敝,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面对这一情况,东村乡提出开办造币厂,铸造银币从白区购买物资,以解燃眉之急。于是在同年冬,雇请银匠陈志美、陈奕珍、陈仕苑和陈化萌等人,在东村石角背筹办了“东村造币厂”,由周仁担任厂长。

造币厂筹办后,在当地民间收集了一批银器首饰,用银匠工具和石模浇铸银毫子。尽管当时受技术设备限制未能造出可以在白区使用的银圆,但给兴国县苏区干部很大启示,认为开办造币厂确实可行,是解决苏区财政困难的好办法。1930年初,东村造币厂充实了谢里仁等几名技术人员,并将厂址迁至东村的东龙庵,改名為“兴国县苏维埃造币厂”。周仁根、谢里仁分别任正、副厂长。尔后,该厂仍在当地收集银器首饰做原料,用石模浇铸银圆粗胚,然后将粗胚置于自己刻制的钢模里,再用“天碓”(麻石块)冲撞压制银圆。但由于刻制的钢模精密度不够,且“天碓”压力不均,压制出的银圆很粗糙,肉眼可以看出是仿制品,不能在市面上流通使用。面对这种情况,工人们反复研究琢磨,决定用小钢凿进行加工修整,并在边沿上凿出花纹。通过这一方法修整后的银圆,光滑平整,跟市场上使用的“袁大头”“孙小头”相差无几了。后用自己生产的银圆购回了一批食盐和西药等物资,大大激发了师傅们的生产积极性,日产量由原来一天只生产几块增加到200余块。

兴国东村造币厂原系曾姓家族祠堂,土砖结构,现仍在风雨飘摇中默默地诉说着它曾经的历史。

发展: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

1930年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将“兴国县苏维埃造币厂”改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并派黄家煌为特派员经常莅临指导工作。这时全厂由原来的16人增加到20多人,由周仁根管厂务和财务,陈坊堤管外勤,谢里仁管业务。不过仍由原来的设备和方法生产,但由于原料充足,投资规模较大,既能铸造“袁大头”,同时还生产“小头洋”和“鹰子边”(鹰光),且日产量也增加到500块。

黄家煌,兴国潋江镇人,当时担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兼江西省苏维埃银行行长。他的到来,极大地激发了造币厂工人们的生产热情。他和谢里仁含辛茹苦,把造币厂的业务发展壮大起来。当时造币厂的原料,大部分是由没收地主、富农、豪绅和资本家的银器,熔铸银圆的初胚。但随着战费的大量需求,原料供应捉襟见肘,杯水车薪,供不应求。怎么办?黄家煌动员职工们将自己家中的银器,还有亲友的银器,都献出来,作入股本金,投入造币厂融资。黄家煌本人大公无私,回家动员说服其妻子,将她出嫁时娘家陪嫁的银围梳、银牙插、银簪子、银手镯、银戒指等纪念品统统交出来,给他带去上交公家造花边(即银圆)用。这是黄家煌第一次献银。第二次回家,黄家煌又把岳父母赠给他刚出生的儿子风帽上的几个银质“寿仙公”(菩萨)、银质铃铛,还有银颈圈、银手圈、银脚圈,及胸前挂的“寿桃牌”(银质),悉数带走交公,并表示为支援革命不要公家归还本息。妻子有意见,他便安慰妻子说:只要革命成功了,什么都会有,妇道人家不要头发长见识短,眼光要放远些。革命胜利后,大家都有好日子过!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的首任厂长谢里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艰苦奋斗。造币厂办公经费极为有限,人手又不够,他为着公家着想,让自己的老婆来造币厂为大伙做饭,并不得工资。

1931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第三次“围剿”,造币厂的安全受到威胁,便由东村东龙庵迁移至宝坑村。正准备开工生产时,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结束,造币厂又回迁东龙庵。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旧址位于兴国县东村乡东龙庵,系新中国成立后重建,兴国县政府已在此挂牌保护,也是老百姓许愿烧香的场所。

壮大:瑞金中央造币厂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造币厂接上级通知更名为“兴国中央造币厂”。12月,造币厂奉命迁至瑞金叶坪的洋溪村,正式命名为“瑞金中央造币厂”,并任谢里仁为厂长。

瑞金叶坪中央造币厂成立后,首先铸造了一批在红区通用的红色银币,不久又生产“袁大头”“小头洋”“雕子边”。这时由于原料充足,产量不断增加,便将原先使用的麻石“天碓”改为铁铸“天碓”。1932年初,红军在福建上杭缴获了敌人钟绍奎的一套铸币器材,其中有银板机、绞皮机、滚边机、冲床和钢模等,运到了中央造币厂。这套铸币器材虽然只能铸造面额两角的银毫子,但经师傅们改装后,不仅能够铸造银毫子,还能生产各种形制的银圆。由于机械化铸币机的使用,日产量增加到几千银圆,全厂人员亦增加到170多人。为了适应当时金融需要,上级调陈祥生任造币厂厂长(不久仍由谢里仁接任),而谢里仁改任业务处处长。同时,组织机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厂部下设行政处和业务处,行政处下有文书、会计和出纳等,业务处下设熔银部、绞皮部、冲床部、滚边部、洗银部、印花部、修理部、包装部和银库(金库)。后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行长毛泽民,发行硬币、纸币兼用的流通货币。

1933年夏,中央造币厂的铸币机因负荷太重而被损,同时白区商人又认出了苏区中央造币厂铸造的银圆。因此,“中央造币厂”只好采用原来的生产方法改铸“老鹰头”银圆。不久,对外贸易局局长钱之光从上海购来一台“老鹰头”铸币机和一批刻钢模用的马金钢。同时,红军攻占福建沙县时,缴获了一套铸造银毫子的铸币机和钢模,也运到了中央造币厂。因而,造币厂在这时既能铸造在红区通用的银圆,又大量仿制在白区使用的“大头洋”“小头洋”“老鹰头”银圆和银毫子。此时,由于机器设备更新和人员增加,厂里实行三班制,日常产量增加到1万余块。

1934年8月,谢里仁调任钨砂公司经理,杨其鑫接任造币厂厂长。10月,谢里仁遵照上级指示调回中央造币厂,并奉命组织造币厂转移到于都县境内的龙山。迁至龙山准备开机铸币时,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主力红军被迫转移北上。因而中央造币厂奉命携带部分铸币机器,随主力红军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途。

苏区中央造币厂,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办的第一个国家造币厂。它在中央苏区开办的几年里,既铸造了一批在红色区域内流通的红色银币,又仿造了大批白区使用的银圆。为扩大革命根据地对外(白区)贸易,繁荣和活跃苏区经济市场,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支援革命战争,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缅怀:造币往昔之诉说

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是国家五星级旅游景区,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景区之一。中央造币厂旧址是其中的一部分,位于叶坪乡洋溪村,曾是刘有纯私祠,砖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悬山顶,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面积533平方米,分上下厅,共有正房4间。1991年被瑞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经不断修葺及周边绿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开发。在造币厂旧址内,展示了在革命根据地内流通的银圆和银毫子,在白区流通的“大头洋”“小头洋”“老鹰头”等银圆,还陈列着造币流程的仿制石膏模子。它们仿佛的诉说造币史上那一段艰辛的流金岁月。近年来,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睹物思人,不禁欷歔,流连忘返。

责任编辑 / 彭月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区造币厂铸币
近代上海造币厂(原中央造币厂)研究(1920-1949)
十年内战时期苏区与白区出版业比较分析
黄金大盗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澳大利亚造币厂看不到门卫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铸币收益
湖南造币厂滥铸铜元利润考察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总铸币税最优化分析
——基于成本最小化视角*
转轨时期我国财税铸币税效应内生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