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方法,则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一、概念教学中的比较。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掌握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则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能促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1、引入概念时的比较。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老师首先复习直角,然后用直角引出锐角、钝角,同时借助教具演示,用直角器和锐角、钝角进行比较,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这样就初步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掌握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2、巩固概念时的比较。学生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以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3、应用、深化理解概念时的比较。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二、应用题教学中的比较。
应用题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形式叙述一些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求未知数量的题目。应用题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并能体现数学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周围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而应用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数量关系,在比较中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和掌握解题方法。
1、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比较。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若干道相关的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因而它的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必须通过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运算才能解答。在教复合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若干道与之相关的简单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简单的应用题合并成复合应用题,再比较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并把复合应用题分成若干道简单应用题。这如同简单应用题中所分析的那样,解答每一个问题必须具备两条件,把复杂关系变成简单的关系,这样就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应用题“多变”中的比较。应用题“多变”,包括“一题多解”、“条件变换形式叙述”、“一题多编”等,例如给出了“男工364人”和“女工91人”两个已知条件,先求一共有多少人,然后让学生自己想,有了已知条件,还可以求出什么。接着又要求学生把已知条件和问题调换,看看能形成什么的应用题,这样,就把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三个数量通过一组三式的变化练习,进一步弄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运算来解答。这样,通过比较,即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使学生的思维在“变”中得到锻炼,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能使学生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比较。
空间与图形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了解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图形进行变换,确定物体的位置,测量、识图、作用、计算等技能,此部分内容较多,也较杂,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处和不同处,学生学起来很容易混淆,若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把它们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整理比较,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了。
1、线段、直线、射线的比较。这些常用的线,它们在定义上都有一些近似的地方,在教学中紧抓住它们的特征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归纳和记忆。如:两端点连一条线段;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它们之间共同的特征都与端点有关,通过这样的比较对比,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记忆就更牢固。
2、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的比较。平面图形的特征与平面图形的周长有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上准确地抓住它们的特点,运用知识的迁移,然后归类比较,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运用更灵活简便。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的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即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只要有一个内角是直角,那么这个图形即是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只要有一组对边平行,那么这个图形即是梯形。在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上它们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求四条边的总和,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长方形的周长是2条长和2条宽的总和,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也是四条边的总和。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认识就更清晰了,运用这些知识就更灵活了,也提高了对一些易混淆的问题的认识、判断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