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走进生活、唤起生活、回归生活,让原本抽象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具亲切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得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具形象性、直观性与趣味性,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接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 元素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做”数学在数学
教学過程中,教师应在课堂中模拟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使得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奇观。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建立以体验生活为主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积极寻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结合点,从生活中引入具有发散性、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观察,自主体验,自主交流,初步建立数学思想。比如在教学生们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主购物的生活情景,学校组织学生去郊游,需要自己带食物,每人 50 元,去超市买食物、饮料,然后,教师通过图片形式,将超市所要购买的食物进行标价:面包:3 元;饼干:3 元;矿泉水:2 元;橙汁 3 元等等,然后由学生自主采购,到老师这里来结账,只能买 50 元以内的东西,看谁买得最多,谁买得最合理,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能力,同时还能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通过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挖掘生活素材,在生活中“找”数学
知识源于生活,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当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中,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通过多方面收集生活中的教学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建立学生的应用意识。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轴对称特性的图形图像,并将其做成标本或者照片,贴在小专栏里。再比如学习《数一数》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校园生活图,有 4 个同学在打乒乓球,有 2 个同学在跳绳,有 3 个同学在跑步,给每人一瓶矿泉水,需要几瓶水。这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指引学生正确参与校园体育生活,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这就是数字的意义。没有数学,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就会凌乱不堪,你可能会因为多买了矿泉水而浪费钱,也可能会少买了矿泉水而跑第二次。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生活的体验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
三、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导入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情绪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教师可通过设计生活化的导入,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起来,增强教学的可信度与亲切感,拉近学生与数学教学的距离, 使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进而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 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数一数”时,我从学生所熟知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伸出小手,让学生一起来数一数自己的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一双手有多少个手指头。这样的导入将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事物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无处不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使学生带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振奋的内心状态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来。
四、情境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情境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顺利地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更自然,更有效。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来加强理解与记忆,这是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发现与总结,使学生自己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数学信息,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我并没有直接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是让学生一起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动物园游玩,共有教师20人,学生180人。入园的门票价格是这样的,成人30元,学生15元,团体票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你帮助学校设计一种最优的购票方案。这样一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将学生顺利地带入了两位数乘法的特定问题情境中,激起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得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此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新知的学习。
五、回归生活,让学生自觉地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这正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提炼数学问题,这既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基本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在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把更多的教学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存在哪些基本的图形。学生从自己的头脑中积极搜索,列举出了许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实物。这样的教学打破了教材的局限,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信息与问题,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内容。
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活中“用”数学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并且能够有意识的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不是考 100 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数学应用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此,就能在打开学生的数学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感,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实践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六、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教学的最高准则。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向生活延伸,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在实践应用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们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地运用几个公式来解决教材上那些单调的习题,而是要将练习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的习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七、结语
生活是数学教学的沃土,教师只有将数学教学植根于现实生活,在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间找准最佳结合点,落实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才能全面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让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更具数学味,成为学生所最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邢红兵. 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J]. 成才之路. 2009(23)
[2] 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