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容
《体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并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注重情感交流,以爱促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信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信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情感在体育教学中的信号、感染和鼓励的作用,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上,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对交互式产生的情感,才能形成融洽、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如在给六年级(5)班上课时,我发现由于体育委员吴水芳同学缺乏热情,很排斥上体育课,全班同学因为受她的影响,对体育课都不怎么感兴趣。在一次教学背越式跳高时,我发现吴水芳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跳高苗子,于是我在同学面前真诚地夸奖了她一番,在邀请她做示范动作,可排斥心理的作用她的动作随意,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我一边让同学们分组练习,一边把她叫到旁边与她聊天。“课余时间你最喜欢干什么?”“看书”。“老师最喜欢烹饪,因为看着别人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真是幸福。”这时,她抬起头一脸惊愕。“老师,你也不喜欢体育吗?”见我没吱声,她又接着说:“我也不喜欢体育,因为体育活动很枯燥,一直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烦死了……。”“很高兴,你肯跟老师说直话,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我摸了摸她的头,接着说:“我喜欢烹饪,我更喜欢体育,因为看到你们从我这学到了那么多本领,还可以跟你们一起玩游戏,真好!”“老师,你整天上课,从来都不烦吗?”“有时也烦!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看到你们学到高兴,我也马上变得开心无比。”……经过这一次的谈心,水芳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明显积极多了,有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说。之后几周的课堂上,我特别关注她,同时我也尽量把课堂教学设计得有趣些,并且在每节课结束后,我都会与她交流,让她谈谈这节课的感受,给老师提一些建议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吴水芳同学终于肯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出了她自身的运动潜能,在县运会中取得第一名,并代表县参加市运会,也取得了女子丙组跳高第一名,并破了市运会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在她的带动下,班上的同学也逐渐变得热爱体育,他们总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每一项体育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使六(5)班成为我校培养运动苗子的摇篮。
二、注重情境创设,以趣激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骑着巨大的推动和內驱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尤其渴望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立足学生的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情境,力求将某一抽象、生硬、难以理解的运动技能分解后溶解于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情境中,使学生都能轻松掌握,并有机会表现,充分调动其参与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前滚翻”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将前滚翻的两个动作要领“团身”与“低头含胸”,融合到游戏与竞赛中。首先,通过师生比赛——“看谁先坐下”,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的方法很特别,不跑不跳而用滚。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很好强,为了胜过老师,自然很积极地学习新方法,这时我适时的介绍要点——“团身”;接着,我又通过游戏——“低头看天”,让学生跟着老师做。学生开心极了,不由自主地展开竞赛,看谁做的好,就这样,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轻松的掌握了第二个要点——“低头含胸”。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增添了许多乐趣。之后,为了避免枯燥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感到疲乏,我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小刺猬学本领”,组织学生分组练习,这样就为练习增添了许多趣味性,学生们也练得津津有味,使整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注重适时点拨,导之敢学
“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白教师的教法来自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的规律,尤其对于小学生,学法的指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讲究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上课前有目的地充分自学、尝试自练,从自学中发现问题,从自练中挖掘难点,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如在教学五年级学习“支撑分腿腾越”练习时,我刚示范完毕,许多同学都不敢尝试。这时有一个学生举了手,我立即给了他一次机会,练习前我向他交代了完成“支撑分腿腾越时”要做到1、双脚踏跳,腾空后推手;2、踏跳有力,支撑有力,提臂要快;要注意助跑踏跳与快速推手、动作连贯、协调,有第一、第二腾空以及推手和展体动作,然后,又用充满信任的眼光对他点了点头。他练完第一次,动作较连贯,只是落地还不够稳,没有“屈膝缓冲”过程,这时我充分肯定他的勇气,并夸奖他完成得也相当出色,还把他的成功之处详细地告之其他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再次领会这项动作的要领。接着,我也指出他的不足,并给予鼓励,让他进行再次示范。这位同学胸有成竹地进行了再次示范,“助跑——起跳——支撑分腿腾越——落地缓冲屈膝。”一套干净利落的动作,赢得了同学们一片赞许的掌声。这位学生的示范,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课堂上一下子就象炸开了锅似的,大家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并且完成得较成功。
四、注重激励评价,夸之乐学
美国心理学家贝蒙七十年代提出改变自我意识的理论,他提倡一种叫做“肯定评价”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这一理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展学生的“闪光点”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抓住契机给予肯定,必要时还可以吧学生的优点夸大化,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如在教学水平三的攀爬肋木时,六年级三班陈妙华同学,自卑感较强,上课从不回答问题,动手动脑能力相对较差。一次在教学中学习攀爬肋木,大家轮替进行,当轮到她时,我看到她低着头,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手也冰凉。我对她说:“不要怕,要相信自己,这并不难,只要有勇气,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老师来保护你。”当她缓慢地爬上肋木顶端,顺利地下来时,我牵着她的手举过头顶激动地喊道:“你成功了!同学们,大家说妙华同学表现得棒不棒?”“棒”。同学们齐声回答。“刚才妙华同学在攀爬肋木时,老师发现她在完成一脚踏横木,异侧手上推横木,交替着向上攀登的动作时是那样的认真、那样小心。动作还很协调。这正是大家都要学习的地方……。”听到这,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此后的活动中,我尽量让她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向左转、立定跳远……”,并及时肯定和表扬,并使她明白“不怕差,就怕 不努力”。渐渐地我发现她在课堂上开始回答问题,进步越来越明显,甚至还带动了她其它学科的学习。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倾注自己的爱心,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励他们,指导他们学会学习,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体育的信心,以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