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君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新《课标》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内引导课外读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缺少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的一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在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学习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默读,培养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理解的能力并及时进行拓展阅读。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编教材时采用按专题组织单元的方式,高年级尤为突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教学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将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教学,然后根据教材进行单元备课、授课、拓展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紧密相连,最终达到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目标。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我爱读书”,围绕这一主题,选了这样几篇文章:《窃读记》《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这些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作家对书的热爱。但仅从这几篇文章让学生体会读书的好处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教材受篇幅限制,所选文章有限。学了《窃读记》,我找来原文让学生比较着读,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了林海音对书的渴望。这一组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带领学生读了《水浒传》青少年读本,学生对“绿林好汉”有了更清晰的印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物”。教材选编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家笔下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但对于书中节选的片段读过之后,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带领学生阅读了作家原著《小兵张嘎》《俗世奇人》《百万英镑》,学生从阅读中更加了解作家笔下的人物各具特色,作家笔下的故事引人入胜。学生读书的兴趣也更浓了。
二、养成读书好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另一方面采用一些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书籍情况写阅读记录卡,记录阅读的书名、作者、摘录好词佳句、写下读书体会;学会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
2.家校结合。选定一本要阅读的书,就一定要坚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为了学生能够坚持下来,教师保证每天20分钟的午读时间,每天读一定数量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早点养成好习惯,在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共读,放学后由家长督促检查读书情况。家校结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3.每天回顾。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组织学生介绍读书所得。发言随意,可以“开火车”挨个说;可以同桌交流;可以四人组结合。讲一讲书中的精彩内容;说一说积累的好词佳句;谈一谈书中的人物形象;聊一聊自己的收获所得。
4.成果展示。读完一本书,办一期手抄报。手抄报内容包括:作者资料、好词佳句、内容简介、读书收获等。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作品在教室合适位置张贴展览;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好的读后感发表到班级圈子供大家点击阅读。最后将学生一学期办的手抄报、写的读后感集中装订成册,在班级甚至学校展览,让学生看到自己坚持读书的成果。
通过展示课外阅读成果,让学生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进一步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自己有了收获,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就会慢慢喜欢上读书。可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重视主题交流
主题阅读,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主题的思想、主题的精神、主题的情感。是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主题交流是教师布置全班学生在课外共同读完一本书。然后选择一节课组织学生对所读书籍展开讨论。主题交流其实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进行交流的书籍一般都是“大块头”,通过主题阅读“化零为整”。
我们班平均两个星期读一本书,先后围绕《夏洛的网》《人鸦》《草房子》《小王子》等书籍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对书的内容再次回顾,朗诵书中精彩片断,写出独到的读后感言。例如一位学生写的《读小王子》有感片段:“梭罗说,人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他是远离人群的,阳光下去找寻一切颓废的根源,一无所获,这是一个落满灰尘的天堂。有幸的是我们的心中还有一个关于小王子的故事,忧伤但美好。因为小王子的故事,我们在静静的生活时,心里有着希望和温存,有着感动和关于驯养的责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实现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作课外延伸,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所以,教师引领学生在人生读书的黄金时代“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那些古典名著和经典之作为学生打下文化的底子,学生是终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