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艳
初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面对是刚刚脱离童年期的初中生。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有了自己独特看法,而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确指导的阶段。
我认为初中语文作为初中生认识世界、学科学习的工具,同时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
毫无疑问,初中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首要地位。与此同时,学校运行的中心工作是学科教学。那么,该如何处理实际教学中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呢?我认为:正如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初中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好处。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承传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
我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前总是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语文教材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最后一课》这篇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课文是以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第一处是当小弗朗士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写,我在课堂上作了有感情朗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致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
这时,我及时地融合德育工作,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我说:"同学们千万不要忽视上课四十五分钟,这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只要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就能够吸收老师所要教给我们的知识要点,并且很轻松地把它掌握下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又十分重要的道理。它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一个对我们的祖国有用的人才。如果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就应该及时改正过来。"五十六双眼睛闪闪发光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德育工作与语文课堂的可以互相渗透的地方是无所不在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德育功用的比比皆是。
例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中国石拱桥》中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这一令人赞叹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故宫博物院》则可以看作一篇游览故宫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解说词,这些又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教材……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许单纯地上好语文课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是,我认为对于初中学生,仅仅掌握了字词及文段识记理解的方法并不夠。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学渗透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初中生在感悟到语文海洋的浩瀚的同时,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望初中语文课堂能在琅琅书声的同时,撒满德育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