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珠
[摘 要]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而初中阶段是人生当中一个独特的发展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和变化的阶段,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我根据生物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初步了解了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146 — 02
近些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案件报道很多,读着那些冰凉的文字,不禁让人扼腕痛心叹息。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平均每年有28.7万青少年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青少年自杀人数不仅在上升,而且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学生有较强自信心的比例只有43%,抗挫折能力强的仅占38%,意志力强者占20%,35%的中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1〕。以致许多老师和家长都抱怨说,与过去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孩子更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特别是青春期,有的学生随着生理的急剧变化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又是欢喜又是惆怅,有时信心十足有时自卑感强,独立意识和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如果不加以正确教育引导,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巨大隐患,也可能会使学生将来出现各种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以致使社会出现更多的药家鑫,马加爵。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现在的学校教育专门开设的心理辅导课十分有限,所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在生物学科一线任教十多年,在教学中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初步了解了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效果。现呈现给大家,以求共同研究和商榷。
1.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切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解决他们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消除不健康的心理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在讲《人的生殖》的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是对学生进行“回报母爱”的感恩教育的绝好时机。在授课前我布置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与父母交流,如母亲记忆中最清楚的怀孕时候的事情有哪些?怀孕时觉得最难的事情是什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授课中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体能感受到的疼痛的十二个级别,级别越高,疼痛感越强,然后告诉学生母亲在分娩时遭受的就是最高级别的疼痛,这些内容都给学生心理造成极大的触动。当时正逢“三八”妇女节,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最能表达心意的事情。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珍惜父母之爱,理解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克服任性的心理行为。在讲《尿的形成与排出》一节课时,我引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中的一个颁奖辞来导入新课,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颁奖辞这样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在课堂中用当代孝子田世国捐肾救母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中华的传统美德---孝顺、孝心、孝道。小羊有跪母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田世国捐肾救母的大亲、大情、大义,让学生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讲《动物的社群行为》这部分内容时,也可以把生物的许多相互依存的自然现象作为教育的材料,比如蜜蜂这个种群,各种工蜂分工明显,觅食、保卫、清洁、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干得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如果青少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只图索取与享受,在社会、家庭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可能形成冷漠、狭隘、自私的心理,甚至会去仇视社会,危害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只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对社会既要有索取,更要有所奉献。应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动地调整自己去服务社会、适应社会。在讲《输血和血型》一节课内容时,适当贯穿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内容,汶川地震发生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尤其是在发出了关于血液和血制品比较紧缺的消息之后,很多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献血的热潮。仅5月13日当天,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采血量达5230单位的血液,是北京日常采血量的5倍。我们的学生在了解了血型、血量与输血知识后自然就会明白,我国有无偿献血制度,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懂得了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树立了成年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2.用真诚的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儿童。”〔2〕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养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老师不能再作为“一言堂”的主人,学生也不再“唯师命是从”,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潜力的人,决不只是装知识的容器,他们需要尊重、理解、鼓励。我们不仅要以自己的智慧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和人格。 我们表现出的态度、讲话的语气必须和蔼可亲,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论简单或是幼稚、甚至荒谬,我们都应耐心地讲解。学生答对了一定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于平时基础差的同学或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更需要稍微夸张地鼓励,对答错的问题,要及时更正,不要嘲讽学生,做到以尊重学生自尊心为重。这样会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增加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受。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经常深入班级。课前提前进班级,课后在班级里多呆一会,课间经常找一些学生谈心,多了解和熟悉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消除师生间的交往顾虑,这样师生间心理距离缩短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上的片面性也就随之消失。在课堂上我尽量对每一个学生都投以“亲切的目光”,都给予关注,创设一种相互尊重、信赖、平等的氛围,使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最大发展。
3.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知识,还要学做人。学生崇高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学生分成几组,各组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一样。有的表现出独裁的态度,有的对学生特别友爱。实验表明,前者变得精神沮丧,同学间互相倾轧,不能合作,并把对教师的怨恨报复在无辜的同学身上;后者则彼此和谐相处,在公平、和蔼、正直、互助、合作等品质方面,也获得充分的发展〔3〕。可以看出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诚然,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一线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比如工作负担重但劳动报酬偏低,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的压力,生活中的各种家庭矛盾和琐事等等,都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我就见过这样的一些教师,他们把这种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把学生当成“出气筒”,无缘无故对学生发火,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就
传染病威胁学生身体健康一样严重。所以教师要学会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学生。要记住你的不快是一时的,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一生的。我们要用真诚的爱心和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伴随着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过程,用爱为他们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
4.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合作精神。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什么呢?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换句话说,也就是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肯定。比如课堂提问时我就多让那些总不敢抬头的同学回答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就让同学们给以掌声的鼓励,这样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物课上越来越勇敢。通过这种做法,满足了学生的发现欲、成就欲,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自信心。 一堂好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以及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能够养成良好的性格,能够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成长。
最后,关注时事热点,利用与生物学有关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世界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之心,消除其不良心理行为。以此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生物教师要借助学科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力求通过生物学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这也是我们生物教师应尽的职责。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经验,有不当欠缺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参 考 文 献〕
〔1〕孙咏梅,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010〔Z〕.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42-143.
〔3〕张明,刘晓明.〔J〕.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篇,2000,(03):69.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