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其人文素养

2013-04-29 01:42严晓爱殷慧敏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

严晓爱 殷慧敏

【摘要】高校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功能使得其在高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着从高校语文教学现状出发,讨论如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校语文;人文素质

当前,高校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母语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高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舞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成为高校语文课堂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本文从高校语文教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出发,集思广益,探寻将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一、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欠缺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优越的民族文化资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但当下,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风潮之下,深受西方文化感染,对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与优良传统普遍缺乏了解甚少,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感悟力不足,很多学生甚至不知中国文化传统中端午、七夕佳节因何而来,却对西方文化中的某些习俗了然于心。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漠视与遗忘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并积极通过大学语文教学等有效途径来开展教育活动。

(二)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低下

我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历来以文明、礼仪之邦享誉于世。中华民族又世代尊崇以礼仪、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然而当今“不少大学生的文明意识却与其身份不相称,缺乏基本的做人修养,不懂做人规范,不讲文明礼貌,有的连最基本的公民素质都不具备,公众意识差,社会道德水准低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究其原因并不在于科学知识的缺乏,而在于人文精神的滑坡”。大学里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关注大学生的精神成人,终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和教材的改革

从现代课程观念来看,大学语文课程不再仅仅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还应该是社会生活和历史经验的总和,它的知识也不再仅仅只是专业性的,还应该包括与课程相关的其它知识。课程对学生的造就和影响不再仅仅来自教材本身,还来自由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共同组成的文化圈,来自由教材与教材相加产生的“格式塔质”。这就是说,对一门课程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就“大学语文”而言,超越教材很重要的一面即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意蕴,把教材放到阔大深远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观照、审视、探讨。

(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处于尴尬状态,一部分原因应归咎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老化、教条化倾向十分严重,课堂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激活。部分教师依旧沿袭中学语文教学的风格,按部就班地讲授语文知识、作品分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埋头干自己的事情:或记忆英语单词,或翻看其它书籍杂志。

而作为人文读本的工具,任何一种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都对于来说比较多,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之内面面俱到。而教学内容不是线性的铰链有可以切断的特点,因而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跳跃选篇。选择的篇章要既能使学生感兴趣,又能内化学生素养。其次是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人文性教学。人文性教学,关键在于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智慧,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由、民主的宽松氛围中学习课程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人文学科尤其是像大学语文较之科学学科,应该更具有丰富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故事式、朗诵式、演讲式、问题式等,无论何种形式都应带有形象性和情感性。

(三)转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模式,更注意考察其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改考核评价标准由期末一锤定音的单一式,变为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实际、能力逐步提高的实际、认知不断发展的实际、审美水平渐次提升的实际,全面而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使学生不再有“为分而学”、“为考试而学”的压力,而是使他们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深切地感受人类历史文化的辉煌与灿烂,充分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前人深邃思想、高尚灵魂、优秀人格的熏陶,以作家和作品体现的人格与精神塑造学生,从而达到将人文素养内化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该把《大学语文》的教学作为抛砖引玉的手段,通过改变教学方法,选用合适的教材,采用正确的评价模式把学生们引导到关心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形而上问题的生存状态上去,获得人生的一次脱胎换骨,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精英。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学语文》教学要普及要与专业相结合,与文学史、文化史、文论史相结合,理想主义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等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以改善《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学术化、欣赏化的误区,实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的宗旨。

作为母语,高校语文不仅仅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还担负陶冶情操、提高品行等多项任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等等都有直接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
人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