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红
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国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了解我校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便于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优化教育资源。本人主要是从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试着针对这些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在好多家庭里父母对子女在学校学习寄以厚望,对孩子的要求有点过高,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还有就是关心的程度下降,让学生感受不到爱的温暖,失去了进取的信心。
(2)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现在的初中生身心发展变化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打骂基础上,就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家长处理的事件有了自已的观点,冲突时学生就会反驳,而这时的家长就给孩子罗列各种“罪名”,使学生很是反感,与父母的关系也就越来越生疏了。
(3)残缺的家庭教育或者父母的过分溺爱。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不和家庭的孩子,由于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极易放弃学习。而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家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上,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的性格。这类孩子在学习上怕苦怕累,一遇挫拆就承受不了。
2、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所导致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使得育人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分数的价值高过了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就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前存在的“怪现象”。其主要表现有:
(1)学校领导错误的指导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国的教育目的,也是各级各类学习办学的指导思想。但是,目前有的学校仍然是考分主宰一切。这种一刀切的单一教育模式忽视了个性教育,忽视了对于富有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的人的培养和塑造,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2)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有的老师因循守旧,采取“填鸭式”、“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考虑、不尊重、不调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意识和能力;有的老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和指责;有的老师对学生表扬得不合理,批评得没理由;有的老师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1)新的读书无用论。社会上有很多反面的例子,使现在的初中生认为,光有知识本领还是不行的,还得靠关系靠运气!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是越来越多,但就业率却是不容乐观,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提前影响到了在校的学生。这都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进取心,意志消沉,在学校抱着“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对待一切,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未能很好地完成学业。
(2)社会上不良的诱惑。在当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转型期,很多学生不能分清正确与错误,对于地摊上充满暴力、色情内容的不健康书刊也分不清良莠;一些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容留、引诱,带坏了中学生,这些都是容易使中学生滋生逆反和敌对心理的土壤。
4、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农村学生小学时住在家里,是靠着父母和老师的约束才学习的。进入初中后,没有了父母亲的约束,对学习一下子放松,放弃了理想和追求。
(2)学困生意志不坚强。在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中,他们也想把学习学好,但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钟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1、对学生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一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为师者更要宽容,要把教育当一首诗来写,不仅要蹲下来看孩子,甚至还应该趴下来欣赏孩子。”特别是班级的学困生,我们更应关怀倍至。也许你的不经意的善举,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2、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不是一种泥塑效应,而应当是一种根雕效应。”也就是讲,我们的学生不是一块泥巴,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的学生如同原始的树根,这些树根如果看上去有点像狮子,我们就把它雕刻成狮子;看上去像一头大象,就把它雕刻成大象。去掉其不像的地方,把像的地方更加突出。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回访学校、书信联络等渠道,增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使家长与学校达成一种共识。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不能期望做一次工作马上就见效。因为学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做多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还需要教师的爱心和宽容。只要教师有一颗平常心和慈母般的心,坚持不懈地做工作,绝大多数的学困生是会有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