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华英
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说到底就是教师怎样让学生积极地去学习知识、获取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能够主动地探求新知,开拓知识视野。为了使学生能够做到这些,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要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思考和质疑问难,我认为教师要激活课堂就必须做到“四疑”。
一、设疑、解疑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了“学须善疑”“教须有疑”的宝贵经验。因此,疑是求知欲的动力疑是探求新知的支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的设置疑问,造成悬念。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1.设疑。设疑一般是设在一节课的开头,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强烈欲望,起到“酵母”的作用。如在教学《雷锋日记二则》一文时,教师不妨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设下疑问:同学们,雷锋这个人物,大家都知道。他已经牺牲很久了,当时他只有22岁。这样年轻的战士,已经逝世了这么久,人们为什么还对他念念不忘呢?教师设下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雷锋这个人物,学生虽然知道,但他们对于人们为什么至今还记忆犹新,还不够了解。这样,教师充分把握这一契机,不仅能使教学紧扣学生心弦,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联想或思考,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去读课文,为继续学好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设疑也可以在一节课的中间或结尾,并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相应设疑。我们都知道,一部好的电视剧之所以能引人入胜,达到看而忘食、乐而忘忧的地步,关键在于每一部的结尾都会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欲禁不止的感受。这就是编导者在结尾处设下了很好的疑问,即悬念。在教学中,我们不妨也像电视剧结尾一样,给学生一些疑团让学生去解,留给他们想象、思索、回味的余地。由此,让学生学而不疲呢?
2.解疑。解疑是教师在设疑后,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或与同伴的合作,经过一番思考后得出的答案。当然,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应该说这是很普遍的,也是非常正常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我想教师会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马上纠正。我认为这种方法还不妥;另一种方法是教师不去纠正,而是将错就错,沿着学生错误的思路导出荒谬的结论,然后让学生恍然大悟:噢,我错在了这里!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别开生面的教育韵味。这样,不但激活了课堂,而且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逆向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二、质疑、释疑
1.质疑。质疑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这也是学生能否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学习上要取得成功,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是不行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我们主张学生好问。当然我们也要禁止学生不思则问随便发问,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为什么还说:“小女孩满头金发,看起来很美丽?”这样的问题学生思考、相互议论是能解决的。因此,这样的质疑也没太大的价值了。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日之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进行引导、启发、激趣、思考等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是要在学生多读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真正质疑。因此,“质疑”其本身意义上来讲,就是一次超越,是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过程。所以,教师关键是怎样引导好学生。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然后有目的性地质疑。否则学生就是“乱疑”一气啦!
2.释疑。释疑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问难而作出的具体解释。在释疑这一环节中,对于教师来讲,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知识,释疑的艺术和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而且还应具有现代科学的控制课堂质疑的方法,否则教学就有可能失控,有可能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片面了解,甚至使教师处于尴尬的角色之中,从而丧失教学威信,更加严重的扼杀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破环,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例如,在教《狼和小羊》一文,学完以后,学生可能会问:狼把小羊吃了吗?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教师不能给予肯定回答而是要进行弹性处理,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或“没有吃”,然后再问个“为什么”这是更重要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讲出不同的理由。这样不但开阔了视野,建立起学习的内动力,而且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所教的内容进一步升华,把死教材变成了活教材。从而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以发展。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把握好设疑、解疑、质疑、释疑这四个环节,有机运用这四个环节,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