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红
摘 要:文章对当前国有企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 离退休人员 社会化服务
当前,国企退休人员虽然实行了社会化管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退休人员是由企业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形成了特有的“企业情结”。国有企业不能因为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就一下了把退休人员拒之门外,企业就撒手不管了,即便是退休人员进了社区,有些思想工作企业也还要协助做好,继续承担一定的责任,对退休人员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的去解决,加强与社区联系和配合,只有在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才能逐步走上正轨。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体会对加快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国有企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认识问题
首先是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自身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要到位。只有自身的认识到位了,才会真正重视这项工作。二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认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因而对这项工作表现不积极主动。三是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服务思想上有矛盾,部分退休人员与企业几十年的感情一时难以割舍,希望与企业“经济不断、感情不断”,特别是效益较好企业的退休人员不愿进社区管理。
(二)退休人员档案整理移交的问题
退休人员档案从国有企业移交出来,对于退休人员相对较少的市区和县一级单位一般应实行集中管理,而不是分散在社区居委会管理。企业将档案移交出来后,今后若发现档案不全或遗失怎么办?这里涉及到档案移交前后的各自责任的认定。
(三)如何处理企业对退休人员发放的“非统筹项目”费用问题
有相当一些国有企业对退休人员仍发放一定的“非统筹项目”费用,如水电补助费、副食补贴等。“非统筹项目”费用是企业行为,在社会化管理的起步阶段,劳动保障部门不宜干预,但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研究,要与企业和退休人员共同协商,逐步妥善解决。
(四)医疗保险方面的问题
退休人员特别是工伤退休人员、患特殊疾病的退休人员及长期居住异地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不解决,退休人员就不能真正与企业彻底脱钩。
二、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一)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经费、机构、人员问题
落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经费、机构、人员等问题,是能否顺利推动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关键。应进一步抓紧与财政协调,就经费、机构人员问题专门制定全省统一的制度规范,将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向企业适当收取管理活动经费,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依托社区组织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开展退休人员管理服务
要把强化社会保障职能作为完善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每个社区街道都要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在市、县、区社会保障机构的指导下,面向退休人员开展各项服务,形成省、市、县(区)和社区街道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
(三)加快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网络
一是要把统一性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既要避免小范围区域分割的网络建设,又要避免各个社会保险险种各自为政。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险种在内的信息网络。二是要利用现有的银行、邮局等网络基础,将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同银行、邮局深人社区的服务网点以及社区社保服务机构相联通,并合理调整社会保险管理方式,使退休人员在社区领取养老金、结算医疗保险费等。
(四)合理进行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定位
总的原则是,以国家优惠政策为导向,以社区组织为平台,围绕退休人员以及社区成员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社会福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五)对现行社会保险政策进行必要调整
一是国有企业统筹外项目要抓紧清理,企事业单位不能再出台新的统筹外项目,现有的统筹外项目应当在养老金调整中冲销。二是加快社区建设和各项改革措施力度。
(六)认真落实分类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首先,将破产企业、改制企业以及“两停一亏”企业,作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突破口,新退休人员要直接进人社区。其次,利用大中型国有企业原有退管组织管理服务设施齐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建立社会化的退管服务组织,打破企业界限,吸纳当地退休人员接受管理,并在退休人员管理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上,加快企业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步伐,随着社区硬件设施和功能的完善,实现同企业的彻底剥离。第三,针对各县(市)退休人员少,城区较小,社区建设滞后,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的特点,由社保机构直接建立县(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生存认证、党员组织活动等,实现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综上所述,实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头戏,做好这项工作机遇和困难并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当前,国企退休人员虽然实行了社会化管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退休人员是由企业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形成了特有的“企业情结”。国有企业不能因为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就一下了把退休人员拒之门外,企业就撒手不管了,即便是退休人员进了社区,有些思想工作企业也还要协助做好,继续承担一定的责任,对退休人员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的去解决,加强与社区联系和配合,只有在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才能逐步走上正轨。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体会对加快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国有企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认识问题
首先是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自身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要到位。只有自身的认识到位了,才会真正重视这项工作。二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认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因而对这项工作表现不积极主动。三是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服务思想上有矛盾,部分退休人员与企业几十年的感情一时难以割舍,希望与企业“经济不断、感情不断”,特别是效益较好企业的退休人员不愿进社区管理。
(二)退休人员档案整理移交的问题
退休人员档案从国有企业移交出来,对于退休人员相对较少的市区和县一级单位一般应实行集中管理,而不是分散在社区居委会管理。企业将档案移交出来后,今后若发现档案不全或遗失怎么办?这里涉及到档案移交前后的各自责任的认定。
(三)如何处理企业对退休人员发放的“非统筹项目”费用问题
有相当一些国有企业对退休人员仍发放一定的“非统筹项目”费用,如水电补助费、副食补贴等。“非统筹项目”费用是企业行为,在社会化管理的起步阶段,劳动保障部门不宜干预,但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研究,要与企业和退休人员共同协商,逐步妥善解决。
(四)医疗保险方面的问题
退休人员特别是工伤退休人员、患特殊疾病的退休人员及长期居住异地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不解决,退休人员就不能真正与企业彻底脱钩。
二、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一)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经费、机构、人员问题
落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经费、机构、人员等问题,是能否顺利推动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关键。应进一步抓紧与财政协调,就经费、机构人员问题专门制定全省统一的制度规范,将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向企业适当收取管理活动经费,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依托社区组织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开展退休人员管理服务
要把强化社会保障职能作为完善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每个社区街道都要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在市、县、区社会保障机构的指导下,面向退休人员开展各项服务,形成省、市、县(区)和社区街道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
(三)加快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网络
一是要把统一性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既要避免小范围区域分割的网络建设,又要避免各个社会保险险种各自为政。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险种在内的信息网络。二是要利用现有的银行、邮局等网络基础,将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同银行、邮局深人社区的服务网点以及社区社保服务机构相联通,并合理调整社会保险管理方式,使退休人员在社区领取养老金、结算医疗保险费等。
(四)合理进行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定位
总的原则是,以国家优惠政策为导向,以社区组织为平台,围绕退休人员以及社区成员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社会福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五)对现行社会保险政策进行必要调整
一是国有企业统筹外项目要抓紧清理,企事业单位不能再出台新的统筹外项目,现有的统筹外项目应当在养老金调整中冲销。二是加快社区建设和各项改革措施力度。
(六)认真落实分类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首先,将破产企业、改制企业以及“两停一亏”企业,作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突破口,新退休人员要直接进人社区。其次,利用大中型国有企业原有退管组织管理服务设施齐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建立社会化的退管服务组织,打破企业界限,吸纳当地退休人员接受管理,并在退休人员管理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上,加快企业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步伐,随着社区硬件设施和功能的完善,实现同企业的彻底剥离。第三,针对各县(市)退休人员少,城区较小,社区建设滞后,缺少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的特点,由社保机构直接建立县(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生存认证、党员组织活动等,实现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综上所述,实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头戏,做好这项工作机遇和困难并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