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继玲
摘要: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具有代表性和创造性。只要是课堂上的收获和经验,失误和不足,都可以记录下来,加以整理,研究。当你在做这些的时候,你就在悄悄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关键词:反思;动态生成;课堂容量;课堂节奏;契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08-01
引言是回头、反过来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家训,也就是反省的意思。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在上完课后静下心来对教学过程重新梳理,对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对不足进行理性思考与深入研究,其实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和课后延伸。
为什么要反思呢?因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葉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着未知方向挺进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有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即兴,可生成的。不管课前教师对知识准备的多么充分,对学生认知了解得多么准确到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的多么详细周到,还是无法避免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理性得思考和深入得探究,这将是教师最最珍贵的教育资料。常记常思考,做教学的有心人,能够快速提高个人教学业务水平。
课堂反思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 课堂容量
课堂容量通俗的讲就是一节课呈现给学生多少知识点。容量小学生会感觉一节课拖拖踏踏,收获少,没有成就感和挑战性;容量大学生又会感觉好累,什么都没掌握好,很受打击。课堂容量固然重要,学生学习效果更不容忽视。如何实现容量和效果双重效益最大化是教师一直思考和追寻的境界。一位教师语言简洁,概括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他的课堂容量就大。另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模拟抽象的化学反应过程、复杂的物质结构,使其可视化,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大教学容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完每节课,都要反思这节课容量合适吗,效果理想吗?成功之处是什么,还有那些需改进?
2 课堂节奏
我国古代的《礼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课堂节奏就是课堂教学中快慢张弛和谐的有规律的变化。对于一些概念、物质用途等识记性的知识节奏要快:要求学生快读快记,而对于一些原理性强、抽象的内容节奏要慢:给学生走过的时间思考,必要时还需他们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暴露思路的对错和优劣,甚至还要教师把思维呈现给学生以示范和启迪。课堂节奏的调控要看知识点的性质和特点,更要看学生的表现。学生时而抬头看黑板,时而看低头写写画画,时而紧皱眉头,时而恍然大悟喜上眉梢,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是最好的暗示,告诉教师如何调控节奏。理想的节奏应该是自始至终牵动着学生的注意力,维系着学生的热情,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该引导启法则引导启发,该让学生讨论则让其讨论,快慢张弛和谐有度。
3 反思学生易错处
化学教师中流行一句话:"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看就明白。"对于易错处不是偶然,一定有深层原因。学生多说,多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教师要有心,善于发现,勤记录,常思考,研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化学中有好多规律,但是几乎每一规律都有特例,学生容易以偏概全。例如强酸和弱酸的盐反应生成弱酸和强酸的眼,反过来不可以。但是有一例外那就是硫酸铜和氢硫酸就可以反应生成强酸和弱酸盐。再如酸和碱可以生成盐和水,但是若问酸和碱一定反应吗,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吗,学生就不知道了。规律固然重要,但特例绝不可忽略,一定准确把握其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概念学生易一知半解,理解不透。例如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共价化合物吗?得电子难的物质失电子容易吗?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能氧化有还原性的物质吗?在讲概念时概念的内涵本身一定要讲清,另外还要将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对比,找出异同;给概念换换表述让学生判断对错,这样概念的外延也就清楚了,理解也就透彻了,错误自然就少了。
4 抓住契机充分挖掘发挥化学的教育价
化学作为理科课程一部分,其知识体系具有认知价值及实用价值。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它的这些价值,还应该抓住契机充分挖掘发挥化学独有的教育价值--体会其博大精深的化学观念、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人文内涵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讲到硫与氮的氧化物时,让学生查资料知道其来源,看视频图片认识体会其危害,引导他们思考提出治理方法,从知识体系讲这已经很全面了。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却别之一就在于教育家能够抓住时机育人。如果继续追问现在的我们能做什么,以后步入社会后假如当上老板、企业家、科学家后又能做些什么,这就抓住一个教育的好机会。不仅使其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还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热情,树立用化学知识治理污染造福人类的远大志向。化学教材中有好多这样的素材,是否抓住了呢?
5 学生接受新知识时的障碍
初中化学只是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认识,进入高中以后化学理论性较强。尤其是高一化学必修一前两章,跨度很大,在学生知识储备不多的情况下来学习,好多学生都感觉很吃力。这是就应该给学生搭一个桥,让知识变得顺理成章。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对化合价的分析非常生疏,有的根本就无从下手,对化合价的升降的分析就可想而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试着在讲氧化还原反应前先领学生复习化合价的知识,再把分析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关系提前讲,效果就不一样了。"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有时还是有些道理的。
当然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反思,只要是课堂上的收获和经验,失误和不足,都可以记录下来,加以整理,研究。当你在做这些的时候,你就在悄悄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