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探究资源 提升思维品质

2013-04-29 20:42周丽萍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教材

周丽萍

【关键词】探究资源 思维品质 教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88-02

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恰当充分的探究资源。通过选择、呈现和使用这些探究资源,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活动中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高效开展,帮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一、开发探究资源中的突出问题

探究性学习资源属数学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在开发探究资源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过分依赖教材

教材是现有的探究资源,教师必须着眼于发掘其中的探究价值,合理地使用教材,避免就题论题、机械呈现。如果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的原始知识呈现,忽视对教材内容探究性的创生,课堂教学就显得苍白、单薄,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得不到有效延伸。

如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例题之后,要求学生讨论分析:“1.5和1.50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精确的程度怎样?”学生刚刚学习了小数的基本性质,对于小数大小和精确值难以准确区分;学生的感知还不够充分,自然难以深刻理解。因此,此处的教学教师应当引入生活中的一些相关事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认知。

2.缺乏筛选优化

探究资源并非是多多益善。因为探究活动相比较于其他教学形式,会多耗费一些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在选择探究资源时必须要经过筛选和优化,使之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学生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使得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比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在学生进行了基础练习之后,有教师一次性出示了近十道习题,学生手忙脚乱,教师为了赶教学时间,只好每一题皆是一带而过。探究资源只注意数量,缺乏对它们的优化整合,使得学生没有内化的时间,思维得不到深入。

二、开发探究资源的着眼点

1.活用教材,拓展资源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二度开发,通过拓展、提炼和重组,使之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探究需求;将教材中潜在的探究因子转化为富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真正使数学教材成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学材”。

(1)置换

由于地域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因此将教材中的探究素材背景进行替换,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场景中开展探究活动,尽可能地消灭探究资源背景的陌生感,加快学生进入探究情境的步伐。比如学校刚刚举行校秋季运动会,可以将教材中的植树场景置换为运动会,让学生能够迅速拉近与教材的距离。

(2)挖掘

充分挖掘教材中习题的内在价值,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形式,训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比较、抽象以及概括等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一课时,对教材P49的习题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条件思考 “还能提出哪些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并通过变换条件、变换问题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为后继解决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3)统和

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以“点线结合”的方式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的重组和整合,加强对比,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现象,沟通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时,笔者将“用计算器计算”这一部分内容与第一单元“除法”进行了整合,通过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辅助计算,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理解算理的难度,也培养了学生“算必验、验必准”的计算习惯,大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2.深度挖掘,整合资源

探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数学视野。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现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有效地生发、攫取,使之成为课堂上生动的探究场景,从而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变得有趣、高效。

(1)开放性

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探究活动,必然具有开放性的探究素材。学生在开放性的探究活动中,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满足的愉悦体验。因此,教师在挖掘探究素材时,要赋予其充足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比如将学习的空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查阅、调查访问、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内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在家校互动、生生互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在生活中认识数学、领悟数学。

(2)情感性

带有积极情感因素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伴随着情感体验进行。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具有现实情境的探究素材:“赵爷爷在四年前的4月1日到银行存入8000元人民币,定期5年,年利率为2.7%。但前几天,赵爷爷的老伴突然生病住院,急需这8000元,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利率计息。为这,赵爷爷左右为难,他该怎么办呢?请你帮他出个主意。”结合了具体生活情境和情感因素的探究素材,让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帮助赵爷爷排忧解难。

(3)思想性

让探究素材蕴含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展开,帮助学生在在理解和掌握具体数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以数学自身的独有韵味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对数学的浓烈且长久的热爱。例如引导学生解决下面这个问题:青蛙和蟋蟀进行跳跃比赛,青蛙每次可向前跳16厘米,蟋蟀每次可向前跳12厘米。它们每秒种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20厘米设有一个陷阱, 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一个跳了多少厘米?通过引导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这是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发展了学生“划归”思想,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合理运用各个类型的探索资源进行教学

1.感性资源,思考的“催发剂”

提供感性探究资源,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的探究素材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生动活泼的感性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得探究活动变得富有情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在新课伊始先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各种轴对称图形的美丽画面,建筑中轴对称图形的各种应用,以及历史文化中各种轴对称图形的精妙图案,使学生的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记,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形象感知,促进学生下一步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2.结构资源,思维的“建构剂”

通过具有内在知识体系的结构性探究资源,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构建,帮助学生形成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完善其数学认知结构。基于此,结构性的探究资源的呈现应能够体现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止一次地出现“数轴”,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字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但是数轴本身是高度抽象的,对于它的认知建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在实际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并且要出示学生以前学习过的“数轴”内容,帮助学生完善感知和体验,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3.反思资源,思维的“凝结剂”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可以让“漂浮”着的知识找到其沉淀点,让知识点之间互相生长、嫁接,让知识、能力、思想等逐渐融合凝结,建立厚实且贯通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再引导学生反思:从刚才的探究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学习有什么启发?让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过程的得与失,从而实现探究方法、策略的最优化,建立有价值的数学操作模型。

开发探究资源,有助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等探究活动能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现实需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思维品质,全方位地提升自身数学综合素养。

(责编 韦 欣)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