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泉
摘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只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状况以及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教学,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学情研究;有效性;针对性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有效理解为用“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课堂教学快速地完成教学内容,用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机械模仿的、重复性的知识训练,以应付考试。这种“快步走,常回头”教学模式,其特点是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训练成为提高成绩的唯一手段。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活动无疑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样这种违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的。所以笔者认为要做到减时增效就必须改变目前重灌输、重训练,而轻学生、轻学情、轻学法的教学策略。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活动”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主阵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因此关注学情不仅仅局限在课前、课后,更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学内容、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调整。但我们有些教师却忽略了获取学情的这一重要途径,所以出现了“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的低效课堂。这种“告知式”课堂只会助长学生思维惰性,因为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绝不是教师妙语连珠的自我表演,而是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过程中精彩的动态生成。作为教者要研磨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书写。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平台,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为其终身优质发展奠基。
其中“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就是一种高效“活动”课堂。该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即把教师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程序为“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以“活动单”为载体,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创设课堂导入的情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检测反馈”为保障。
二、题海捞“金”,对“症”训练,优化训练与讲评策略
1.练习、检测是我们获得学情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学生向老师倒苦水,说上课老师讲的和书上理论我都懂,但到做题时,却无从下手。还有学生讲,我看着这道题会做,可是一做就错?这就是基本技能不过关的原因。其实好多技巧,好多精彩的地方,好多未被学生发现的遗漏问题,往往都是在动手的过程中才发现的。所以在练习考试时教育学生要自主训练。在做题中要关注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在自主订正、小组合作讨论和教师的讲评点拨中解决解题中的薄弱点与疏忽点。
题目是知识载体,适量有针对性地训练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但有些学生为了在学习上领先他人,总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比别人多做题,结果题目做了一大堆,成绩却鲜有提高。所以要提高学生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下“题海”“书海”精选例题、习题,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展开训练,让学生做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获得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2.在练习训练的讲评策略上要做到“先练后讲”“不批改不讲评”
如果“先讲后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的问题不能够明显地体现出来。而如果先练后讲,学生就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解决时就更有针对性。不批改讲评或简单地对答案,这种缺乏针对性讲评其效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师在课前必须统计学生的错题情况、分析错误的类型和原因,形成讲评教案。在讲评时做到:难点问题前置讲,共性问题重点讲,学生会的问题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讲。另外,帮助学生学会对一些较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变式,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强化通性通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后反思,培养思维的永久性,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重点讲授的知识点和反复练习的题目,有些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不能举三反一。这其中除了教师教学方法问题外,还有我们的学生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埋头做题,更要做题后的反思,因为学生“悟”出来的知识与能力是最为可靠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天抽时间消化当天的重难点知识,做好“日清”工作;第二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做好周清,将本周所学的知识和所做的练习,再一次进行整理梳理,查漏补缺,熟悉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自主构建答题模式,培养思维的永久性,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设计,让学困生成为教学效益提升的“增长点”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同样学生个体之间也有差异。在平时教学中那些成绩中上等,表现欲强的学生往往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而成绩差或沉默寡言的学生常常是教师忽视的对象。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绊脚石。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立足个体,面向全体,关注学生差异。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满足中等以上学生,又要体现出对学困生层次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有内容可学。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在发展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上要把简单的问题多给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当解决问题方法较多或者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时,让每位学生有各抒己见的机会。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让不同学生在点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全体学生学习成功。
在课堂练习处理策略上给有能力、学习好的学生留一些难题,而给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在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上要关注两种对象:一是成绩波动者,二是成绩不理想者。对这些学生要及时捕捉闪光点给予口头鼓励,让其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出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会合体,只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状况以及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教学,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会、学得通、學得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价值、有意义、有效的教学,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