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琴岚
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好与坏会影响人的一生。好的习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曾经有诺贝尔奖得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最难忘的是幼儿园生活。”事实上,很多著名科学家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小时候学习的良好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幼儿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段时期最容易使幼儿形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好的常规习惯。好习惯能使教师组织的活动在幼儿的配合中顺利进行。如果一个班级没有好的常规,将影响教师的活动质量,也直接影响幼儿倾听和学习的效果。所以,幼儿园的常规教育需要贯穿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中,常规教育不能枯燥地说教和机械地重复,而要根据幼教原则和幼儿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点进行有效实施。
一、榜样模仿,形成好的常规
幼儿善于模仿。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幼儿都很容易学会。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在日常的活动中,教师要先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常规榜样,把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寓于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培养孩子文明用语的习惯。小班新生刚入校的时候,有的幼儿不能礼貌地问好,或者不知道怎么问好。针对这种的情况,每天利用晨间接待或离园时间,教师都要注意以身作则,主动热情地向幼儿、家长问好。幼儿爱模仿,性格开朗的幼儿马上回答:“老师好!”及时肯定和表扬主动问好的幼儿,启发内向的幼儿:“老师先问你好,你也要问老师好呀!”对于有进步的幼儿马上鼓励他们:“真棒,你进步了,能向老师问好了,如果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配合情境教育,多练习文明礼貌用语,久而久之,文明的氛围、礼貌问候的常规就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的前提。在幼儿园里,要教会幼儿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的时候洗手的习惯。如果教师总是以说教的形式教育,肯定效果不好,有的幼儿餐前洗手会偷偷地躲过去或只是玩水。如果教师在检查幼儿小手的时候,看到小手洗得干净的幼儿,很夸张地赞赏:“XX的小手洗得真干净,好美啊!”然后教师可以抱抱、亲亲幼儿。没洗手的幼儿此时就会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要求再去洗手。等他们把洗净的小手伸出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可见,夸奖好榜样的方法确实很奏效。
二、故事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幼儿爱听故事,故事不仅仅趣味性强,情节吸引人,而且每个好的故事都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故事是引导幼儿形成好的常规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常常引导幼儿倾听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道理。
小班初期,幼儿进餐习惯一般都不好,撒饭、挑食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要多给幼儿讲有关节约粮食、不挑食的故事,如《漏嘴吧公鸡》《珍珍的梦》等。故事很容易让幼儿明白:挑食、撒饭、不好好吃饭都是不好的习惯。教师要正面引导孩子好好吃饭的好处:变聪明、美丽、长得高,能快快长大。这些都是幼儿向往的,从而会让幼儿挑食的毛病得到改善,而且要让幼儿个个都做小小监督员,互相监督。
随机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有段时间班里频繁出现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在一次春游休息时,我们来到一块满是垃圾的草坪旁边。幼儿看到草坪上的垃圾都纷纷议论起来:“啊,那么漂亮的草坪怎么会有垃圾呀?”看到大家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笔者就因势利导:“这块草坪以前是很干净很漂亮的,后来因为有人随手乱扔垃圾,使得草坪变脏了也不漂亮了,这样乱仍垃圾会破坏环境的。”幼儿听了都点点头。然后笔者带头捡起了垃圾,幼儿也纷纷学教师把垃圾送到了附近的垃圾桶里。不一会,草坪便恢复了干净如初的面貌,大家都高兴地欢呼起来。从此以后,班里成立了环保小卫士,向自己的家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乱扔垃圾的现象彻底从班级消失。
三、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日常教育要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我们要从小训练幼儿会生活的本领,可以经常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些好玩的玩具和装饰品等。如果幼儿表现得不是很理想,積极性不高,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并且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让幼儿养成持之以恒、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幼儿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们虽然小,但还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疼孩子,怜惜孩子太小,忽略了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很多事情都包办代替。教师要多与家长交流,说明包办代替的害处,告诉家长:包办代替是包办幼儿的成长,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利;不让幼儿去做他所能做的事情,变相地阻止了他们身心的发展。教师要多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让家长主动支持与配合教育。
树立好的榜样、利用好的故事、情境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坚持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好的常规习惯会在日常中渐渐形成。常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坚持始终如一的、好的训练方式,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总之,训练教师要做到:不让训练过程呆板、枯燥,而要让常规教育这个动态的过程充满童年的欢乐与记忆,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生活中获得成长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