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清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计算机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学习的工具。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内容分析和理解能力,更要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从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中渗透德育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造成上述局面原因有:在机房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我们能否使学生进入机房不乱打开命令,下课后不匆匆离室?比如准时下课并督促学生做好整理工作。我们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在机房上课更需有约束力?能否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答案是无疑的:完全可以。如要求学生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鼠标安放整齐,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
二、从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中渗透德育
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填好上机记录、关机并且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以准备给下一节课的同学上课。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来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
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把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三、從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中渗透德育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破坏数据信息,损坏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等。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四、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中进行德育渗透
面对互联网大量的信息,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抵御网络糟粕的诱惑,进而产生正确的伦理道德倾向。
如在教学《运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时,给学生一个主题,例如:感恩父母、珍惜水资源等,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来完成作品。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熟练运用了Word的各种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的思想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洗礼;知道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很多,而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会做人;明白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意义等等。
我们要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中已经渗透了信息道德教育。若长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道德教育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将不断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 ,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宿迁市洋河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