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灵活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让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能够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认知能力来进行创设,保证教学情境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原本看起来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
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通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出下面的教学案例:
师:下面是张华一家对他们的小花园的初步构想。
母亲:小花园的3/5种百合,1/5种君子兰。
父亲:小花园的1/2种西红柿,1/3种康乃馨。
张华:小花园的3/15种芦荟,4/10种向日葵。
师:根据他们的初步构想,你知道他们各人最热爱什么植物?为什么?
生1:母亲最热爱百合。因为3/5和1/5相比,它们的分母相同,就比分子,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3/5>1/5,所以说母亲最热爱百合。
生2:父亲最热爱西红柿。因为1/2和1/3相比,它们的分子相同,就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就大,1/2>1/3,所以说父亲最热爱西红柿。
师:那张华最热爱什么植物?
[没有小学生举手]
师:为什么不能做出判断?
生:因为3/15和4/10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不好比较。
师:看来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通分”。
上述的教学情境是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一致的,从而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温故而知新,能够开拓小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发散思维而真正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小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并且从中摸索出一定的数学规律,非常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于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来引导小学生在动手实践、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探寻出一定的数学规律。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小学生拿出9支铅笔放在文具盒之中,每个文具盒中放的铅笔的支数是相同的,存在几种放法,能够放几盒?在小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下面的几种放法:(1)每个文具盒放3支,9÷3=3(盒);(2)每个文具盒放9支,9÷9=1(支);(3)每个文具盒放2支,9÷2=4(盒)多1(支);(4)每个文具盒放4支,9÷4=2(盒)多1(支);(5)每个文具盒放5个,9÷5=1(盒)多4(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认真地研究以上的几个除法算式,同时对于小学生进行提问:“具体的放法能够分成几种情况?”小学生会非常容易地发现:一种是能够刚好分完,另一种是在分完之后仍然剩下。这样,教师就可以告诉小学生,对于刚好分完的情况,是除法的除法算式,大家在之前的课堂上已经学会了,对于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情况,将其称之为“有余数的除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板书。同时,教师也应该教给小学生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数是“余数”。由此看来,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为小学生提供创新环境
在进行小学数学中“乘法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结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师可以举例“9+9+8+9+9”,并且留出一点的时间让小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地讨论,通过何种方法可以既快又好地得到最终结果。小学生想出了:“(1)9×4+8 (2)9×5-1”第二种想法更有创造性。小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到:“假如加数8也看成是9,有5个9,得数就多1,所以最后要减1。”从小学生们讨论的语言中,能够发现他们在不断地思考和创新。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创新环境,有利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反思自己和不断地充电,深入地思索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临汾市尧都区铁十五局学校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