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华
摘 要: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日益受到关注。对其内涵的深刻理解,编制与设计环节的调控与把握是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学案导学;内涵;编制与设计;实施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各学校都在积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不断地被采纳和应用。我校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适时提出并践行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今就自己在学案导学实践与研究中的一些体会和各位同仁分享交流。
一、学案导学的内涵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旨在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案导学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想的课堂教学特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是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遵循着学生知识建构的循序渐进过程而设计的。
学案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明确学习任务,说明学习背景,进行学习定向;揭示学习策略和参考思路,鼓励学生作出选择并制订学习方案;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习困难;组织自我检测,提高认知水平;整合学习成果,优化认知结构。学案教学的价值在于,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课堂教学重心的转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它是对传统教案教学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教师既是学生目光聚焦的中心,也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更是知识权威的代表。而学案教学将学习的主体和课堂聚焦于学生本人,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坐”中学、“听”中学转变为“自学、自练”中学、“同伴互助讨论”中学、“展示”中学和“拓展检测”中学,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真正主人。真正在追求素质教育的理想与提高应试成绩的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学案的编制与设计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决定教学效益大小的关键要素就是学案的设计与编写,而根据笔者的实践与调查,学案创编的原则与形式虽然丰富多样,没有统一的格式,但一份好的学案总是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问题与情境要素
学案本身就是引导探索型的自学提纲,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2.教法与学法要素
学案不仅需要设计教师如何教,而且需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优化融合,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学案编写中,学法指导要贯穿始终并且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应构建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提供必要的条件。
3.主体性与多样性要素
学生归根结底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案要体现出让学生根据一定的目标去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功能;而且由于课型的复杂、内容的丰富和学生情况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学案编写的多样性,不存在千篇一律的优秀学案,要因人、因课而宜。
三、学案的实施
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虽然可以划分成若干环节,但各环节并非完全孤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相互交叉渗透。因此在实际授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调控与把握。
1.要以学生预习为基础
“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教师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引导学生有效自学是教学有效开展的核心问题。学生独立认真做好对导学案的预习是导学案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2.师生要双向主动
引导学生对导学案的基础部分独立消化,对重难点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解决,做到师生“双向主动”。
3.要强化练习巩固
练习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巩固,练习的设计应该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
4.要注重总结反馈
反馈是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总结是对情况反映的合理定位。反思性教学其实是一种教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反馈,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教学反思的过程。
导学案教学使教对学的反馈和学对教的反馈这种双向反馈得到真正实现。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但也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具体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地探索、反思,就一定能进一步优化学案导学教学质量,让“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