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探析

2013-04-29 18:05张铠
西江月·中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张铠

【摘要】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有助于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战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也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为教育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各国纷纷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予以充分重视,并制定适合本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战略。如英国高校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简称JISC)于2009年发布的《JISC2010-2012战略》,美国2010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 2010),日本2010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指南》等。我国于2012年3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该规划强调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美国克林顿政府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定内涵,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含义要用历史的、发展的、动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高校教育信息化意味着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高等教育,促使教育手段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各个层面,进而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从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可知,高校教育信息化可表述为以现代智能化教育技术、全面改造并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使之成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形态的过程。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不断深化的,也是随着人们对它的进一步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不断深化的,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形态,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来看,它涉及到高等院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从微观角度来看,涉及到高等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这些不同的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信息化系统工程。

二、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信息化环境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硬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园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基础建设,适应教学需求的多媒体教室建设,能满足科研要求的模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能满足师生需求的电子阅览室建设以及开放式移动学习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软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各种用于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常见的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科研管理系统平台等。

(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电子教案、在线试题库、电子文献、电子文档等信息资源的积累和建设。高校对现有的数字化资源要实现充分利用、优化整合、资源共享,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三)教育信息化组织和制度建设

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组织和制度建设方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在管理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等组织建设上狠下功夫,系统规划,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一)树立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育朝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为我国培养人才提供了必要保证。但教育技术实践者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巨大障碍。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层和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高校教育信息化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保证,其中经费的保证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巨大而且通常周期较长,所以信息化经费上投入不足是导致部分高校在软硬件及教学资源上严重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除了国家加大投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性倾斜和社会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多元化投资,通过项目外包、校企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动信息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高等教育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建立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推动信息化人才建设

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是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必须对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育环节的关键,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直接影响这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时代的教学理论改变了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启发者。这需要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要求改变传统单一的以文本表示知识的形式,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图形等多媒体的方式,最恰到好处地表现将要传达给学习者的知识。因此,高校要注重和加强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开展信息化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应常态化,方式应多样化。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主要是实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全方位创新,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四)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高校应该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创造良好的环境的最好方式是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高校教育信息化涉及的因素较多、内容复杂,高等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校现有教学考核机制是与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配套的,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程度和能力并不会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产生过多影响。为了推动和鼓励教师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有必要建立一套与信息化教学相配套的全新的考核机制,将信息化教学的程度和水平与教师个人的教学评估结合起来,将信息化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与院系的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使用与学生评价等方面与教师的晋升、职称评聘工作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规划编制专家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邱蓉,姚剑虹.信息化与中国高校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0(02).

[3]王小安.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J].甘肃高师学报,2003(04).

[4]周红春.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06).

[5]施建国,项小仙,程莉莉. 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04).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