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幸
摘 要:新课改的计算教学,既要在具体情境中导入,体会各种运算的含义,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材编排中,计算和应用进行了合并,很多地方没有了老教材的应用题章节、运算循序总结性章节。教材练习安排中,基本题量太少,很多是应用和扩展题,这样就造成学生基本计算能力普遍下降的现象,如何两者兼顾,既保证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又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成了各位教师探讨的共同话题。
关键词:口算;准确性;兴趣;计算能力;习惯
2002年9月,我区数学教材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用的人教版教材改为了北师大版教材。北师大版教材比较活,更贴近生活,但新课改的计算教学,既要在具体情境中导入,体会各种运算的含义,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材编排中,计算和应用进行了合并,很多地方没有了老教材的应用题章节、运算循序总结性章节。教材练习安排中,基本题量太少,很多是应用和扩展题,这样就造成学生基本计算能力普遍下降的现象,如何两者兼顾,既保证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又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成了各位教师探讨的共同话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基本口算训练必不可少,要让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每位学生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可以进行开火车游戏练习,也可以抢答,还可以学生自己出题“一问一答”,丰富多样的练习长期进行,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讲清算理,做到算理步步清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1)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但在我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本班有位男生计算能力特别强,但他列的竖式和大家都相反,如:24×13,大家都按我教的先用24乘3,再用24乘10,然后两个和相加。他却用13先乘4,再用13乘20,然后两个和相加。为此,我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按照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方法,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先用一个乘数与另一个乘数的个位相乘,再用这个乘数与另一个乘数的十位相乘,最后把两个和相加,这位学生的做法也是对的,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做法,并给他说大家常用的方法是从上往下乘,这位学生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教学中算理一定要明确。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计算能力的提高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算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例如,在一次测验中,计算218×36,要求用竖式计算,但题在第2页最下方,列竖式的空白在第3页最上方,就出现了各种错误,有学生把218抄成278,还有学生抄成281,算对的学生有人忘了在横式后面写得数。所以,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四、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
“学而时习之”,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反复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当然,为避免造成學生的枯燥情绪,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础训练(掌握算理、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强化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训练的手段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种类要注重多样,如,心算、口算、估算、笔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适当地进行训练,我相信通过反复的练习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灞桥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