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 巧妙使用

2013-04-29 16:42:28徐俊海,田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竖式练习题习题

徐俊海,田梅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的高质高效。练习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占很大比重,如何处理课本练习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如果能用好教材,把握教材练习题的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发练习题资源,创造性地使用练习题,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丰富多彩,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更有利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遗憾的是,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去深入地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总认为练习题太少,就让学生购买各种各样的作业,搞“题海”战术,想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这种违背了课程改革目的的行为其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适得其反。

一、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进入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就题论题

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很重视例题的教学,却忽视了对课后练习题的研究,使得练习题的功能被极大地弱化。一些老师对练习题的处理就是“就题论题”,仿佛完成任务一般,不能将练习题与例题,练习题与练习题,练习题与前后知识之间进行有机的整合,重组。这种没有层次,没有重点的处理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谈不上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成为了答题的机器。

误区二:流于形式

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有不少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题,例如六年级下册第20页,练习五第3、第4连续两题都是让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年级下册49页第4题是让学生在游玩时根据景区地图,确定游玩路线再游玩,正是本单元认识方向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些教师对这类练习题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或者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误区三:不明意图 盲目修改

有些教师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有一点“新意”,对教材所安排的练习题进行了改编或替换。但教材练习题的编排,是教材编写者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训练要求的体现,其中既有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状况的分析,又有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预期结果的期待。如果不能細细推敲并准确把握练习题设计意图,就不能够准确选择练习题使用策略、充分发挥练习题的功效。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合理拓展,深化理解。

教材练习题由于受到教材版面篇幅等的影响,往往针对单一的训练目的而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因此,教材习题有时看似比较简单或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内容,但实际是可以进行合理拓展的。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拓展,丰富习题内涵。

(二)恰当改编,激活思维。

教材中的许多的习题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性,只要在呈现时略作改编,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适度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逐步深入,优化层次。

教材习题一般以简约、直接的形式出现,有的习题只需要学生填写最终的结果。然而这些习题却又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具有对数学知识的前后串联和拓展功能。例如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的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在上《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课》时,有一个估算与笔算的结合的练习。他是通过“要萝卜”这样一个游戏来呈现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刘老师是如何处理的:

第一层次是46+34的竖式。刘老师并没有刻意地提醒孩子们要用估算,而是放开让孩子们自己判断。结果是一个孩子只看到十位上的4+3就比7大了,所以判断一定比50大。而多数孩子仍然用计算的方法把得数算了出来。

第二层次是76-39的竖式。依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此时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刚才只看十位的方法进行估算了。这道题目既巩固了估算的方法,又复习了减法,还能让孩子们初步体会到验证得数是否正确可以这样估计,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层次是6□-2□的竖式。虽然有两个方框没有数,但孩子们还能通过刚才的估算方法得出比50小的结论,进一步巩固估算方法,同时让孩子们填出得数最大时算式中方框中的数,通过计算来验证估算的准确性,实现估算与笔算的紧密结合。

第四层次是24+2□的竖式。别看只有一个方框没有数,它却要求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里填几小白兔就能要,□填几小灰兔就能要。这样一道题其实让学生练习了10道计算题,而且既练习了进位加法又练习了不进位加法,还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最后要确定给哪只兔子的时候,更是别具匠心地采用了抽奖摇号的方式,□里不停地闪烁着0-9的数字,当学生喊停的时候停下来再做判断。

第五层次是99-49的竖式。属于“都不要”,因为不比50大也不比50小,正好是50.怎么办呢?给谁呢?这是估算与笔算的巧妙接轨。因为我们都知道“5”在估算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此时“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必将会给孩子学近似数中的“四舍五入”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到此为止,刘老师已经酣畅淋漓地把简单的计算教学练习课上得别样精彩了。

总之,教材习题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发展。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要领会教材意图,深入挖掘习题内涵,少设计“成品题”,多设计利于学生思维发展需要的“半成品题”尽可能放大习题资源的教学功能,让习题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将习题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竖式练习题习题
巧解竖式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竖式填数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错误的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