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芹
关注表达,就要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领悟表达的方法,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让“说”“写”训练伴随阅读教学的始终。
一、 说
1. 授之以渔,让学生说得有条不紊。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说的意愿,我们就要因势利导,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说的方法。在这方面,薛法根老师教学《哪吒闹海》一课,“学会概述”板块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师:读完《哪吒闹海》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这叫概述。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哪三句话呢?第一句:哪吒为何闹海?第二句:如何闹海?第三句话:闹了又如何?请你根据这三个问题,概述一下这个故事。(生练习概述)
师:这三句话:为何闹?是原因;如何闹?是经过。闹了又如何?是结果。把原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就把这个故事说清楚了。
2. 有效引领,让学生说得声情并茂。学生语感的唤醒和培养,仅仅靠自身努力是难以达到的,教师要积极寻找感性的语言环境,引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走进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情动辞发,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自然就能够说得声情并茂。
江和平老师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设计:那一座座山岭,是无法一下子跳过、跨过的。你能想象出母亲翻山越岭的情景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走进无限的情感空间:山路崎岖……道路泥泞……骄阳似火……寒风凛冽……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儿童心理,及时捕捉恰当时机,通过想象说话、角色表演等形式训练学生“说话”,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在阅读课堂上愿说、会说、乐说。
二、 写
1. 文本空白处,挥洒自如地写。在文本中隐藏许多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那些“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就是文本空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用丰富而又灵动的想象去填补空白。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自由想象,一定能够实现挥洒自如地“补白”。《掌声》一课中,在教学“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一句时,教师提出训练要求: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这时小英会有哪些心理斗争呢?请你想象当时小英的心理活动,用文字写下来。
学生通过想象,走进了主人公小英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
2. 激情迸发时,酣畅淋漓地写。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我们可紧紧抓住学生思绪万千、感慨万分的契机进行写的训练,让学生心中的情感随着优美的文字自然地流泻而下。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先浓墨重彩地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受罚”这一环节,当学生们为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义愤填膺,几乎要拍案而起时,教师相机出示要求:
假如你有机会站在宙斯面前,为普罗米修斯做一场辩护,你想怎么辩护?又想对宙斯说什么呢?请你为普罗米修斯写一份“辩护书”。
此时学生心中涌动着万语千言,个个笔走如飞,很快,“辩护书”写好了:
普罗米修斯虽然没有经过同意,拿取了火种,但他是为了造福人类,他没有错!
作为神,为人类造福是天经地义的,普罗米修斯做到了这一点,宙斯,你为什么要惩罚他?
普罗米修斯拿了火种有什么错?神不就是应该为人类造福的吗?现在,普罗米修斯做到了,你不表扬奖励,反而惩罚他,真是岂有此理!
3. 读写结合点,得心应手地写。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始终把“读写结合”放在心中,根据教材特点,帮助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进行模仿练习或创造性运用练习,学生就能得心应手,真正做到对内容理解和对语言表达形式的领悟。一位教师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都是在写“战洪水、保大堤”,但在写法上有区别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说出第2自然段描写了一个集体,第4自然段抓住典型人物黄晓文来写。教师相机点拨:这种写法就叫做“点面结合”,在写作中做到“点面结合”能够让我们的文章形神兼备、异彩纷呈。我们不久前举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如果请你来描绘这场比赛,你打算如何写?学生掌握了写法,再回忆亲身参加的活动,自然是“下笔如有神”,把文章写得花团锦簇。
(作者单位:徐州市贾汪区汴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