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林
摘 要:科学发展观为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了实践的标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而,对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文化创新,使之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政治保障和重要支撑,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企业文化 建议与对策
一、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文化缺乏统一策划
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了锤炼,企业规模得到了长足发展,有了一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足,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缺乏明确的认知,缺少统一筹划。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视觉文化上,认为统一了着装,统一了企业的标识,做了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
(二)企业文化缺乏个性特色
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的企业不是对企业的发展历史、文化积累进行深层的剖析、总结和提炼,而是简单学习一些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本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原则,存在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现象,经营理念似曾相识,企业标识缺乏个性,制度、规范、行为方式不谋而合,使企业文化没有表现出企业特有的文化色彩,没有真正的反映出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没有在员工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企业文化缺乏转化载体
有些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未来生存的战略指针,也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行动指南,员工一旦从心理上与企业达成了契约,企业就要不断激励全体员工,从行动上把企业文化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集中到一起就是企业形象,要让企业文化理念化为正确的行动,为员工掌握、认同和自觉践行。
(四)企业文化缺乏执行力
缺乏执行力是当今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症结,也是制约企业文化深入推进的一大瓶颈。一是企业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不仅要成为企业文化的设计者、传播者、激励者,还要成为忠实的实践者和执行者;二是没有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没将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建设之中;三是没有树立文化典型,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礼仪,营造文化氛围。
二、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建议与对策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物质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其实质是要促进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一个经济组织,是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的载体,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程度。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坚持发展为根基,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才能为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体系建设
1、精神层面
精神层面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在企业文化理念建设中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企业核心理念,即核心价值观(体系)部分;另一部分为企业应用理念,应用理念是集中体现企业核心理念与企业实际工作密切结合的理念。
2、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是指在文化体系中有关行为规范、行为准则方面的建设,由于行为规范是建立在企业理念基础之上的,对企业全体成员具有引导、规范和约束的作用。行为规范是一种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引导和规范企业全体成员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体现了企业理念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是企业理念具体化的表现。企业行为文化包括:领导人的行为规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特殊岗位行为规范,员工基本规范、 员工守则、伦理、道德、礼仪等内容。
3、形象层面
形象层面主要是指视觉形象建设。企业视觉形象建设是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物化形式,是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对外展示,也是对企业全体员工的理念提示。企业文化体系是否科学、系统、清晰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作用力的强弱。
(三)用科学发展观抓好制度文化建设
所谓制度文化,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要求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关系到企业文化能否有生命力,能否持续长久,也是一个企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1、制度要与文化匹配、要有可操作性、公正性、公认性:也就是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防止知行不一现象的发生;制度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的工作流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制度起草部门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必须把自己也置身其中,不仅仅赋予权利,还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制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听取员工意见和想法,具有公开性、公共性,得到大家的认可。
2、制度文化建设包括流程制度、循环系统、关键节点设计:也就是在制定实体制度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程序制度,进行系统设计;要建立与制度相匹配的推行、检查、评估体系,定期监督检查制度的推进与执行情况,特别要强化责任倒查机制。
3、制度文化建设关键是执行的普适性、刚性、领导身体力行:制度的公正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实施中,企业中的任何人都要受到制度的约束,让制度成为人们行为的底线、高压线;领导者对制度执行的身体力行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具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要避免领导对制度的不熟知而发生以言废法、批示代替制度,通过领导的身体力行,压缩破坏制度执行的潜规则生存空间。
(四)用科学发展观理念调动员工积极性
1、用全新的理念激发人的积极性
创新执政理念,提出并坚持把工作当享受,把权力当责任,把成绩当义务,把批评当爱护,把群众当亲人。在这个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使每个人有好的精神面貌,有强烈的工作激情,能够正确使用权力,虚心对待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对人民群众产生深厚的感情,赢得群众支持。
2、用全新的机制激励人的积极性
创建良好的机制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只有良好的机制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人的作用。在实现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必须坚持用新的机制来促进员工想事、干事、成事。在选人用人上,打破论资排辈,凭能力用干部,以发展论英雄,大胆提拔重用懂经济、善管理、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真正实现“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
3、用全新的举措激活人的积极性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注重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机制与全新的举措结合起来,通过工作上支持,责任上加压,思想上鼓励等举措,不断增强岗位责任感、事业成就感、生活幸福感,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用全新的氛围激扬人的积极性
要把创造和谐的氛围作为一种追求,作为推动科学跨越发展的一大法宝。弘扬团结共事的氛围,帶动班子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党群干群之间的大团结,形成“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的良好风气;弘扬谋事不谋人的氛围,积极倡导“做人要大度,做事要大气”、“对人以诚,对事以真,以上以敬,对下以慈”的思想境界,努力营造人心不设防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闻学良 《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7.9
[2]霍发均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民营科技 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