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2013-04-29 15:42孙磊磊孙晓晨李小东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手术

孙磊磊 孙晓晨 李小东

【摘要】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对于其治疗方法目前报道很多,其中一些目前在临床中也有广泛应用。本文就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做一综述,并对一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症进行讨论。

【关键词】 舌下腺囊肿;诊断;治疗;腔内注射;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07-03

舌下腺囊肿是唾液腺的黏液囊肿,因舌下腺位于口底粘膜下,有8-20个腺小叶及导管,位置表浅,导管可直接开口于口底粘膜,故易于罹患囊肿。根据其罹患囊肿的原因及病理类型目前可大體分为两类:1.外渗性囊肿,多由于外伤致腺体及导管破裂,分泌液外渗到组织间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囊肿,此时囊肿仅为局部潴留囊液,无囊壁包绕。此型囊肿婴幼儿患发几率较高。2.潴留性囊肿,多由于外伤炎症等瘢痕挛缩或异物致导管狭窄,唾液排出不畅,潴留于导管或腺体内,形成囊肿,此时,可见囊肿被囊壁包绕。此型少见,且多见于老年人。

1 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根据舌下腺囊肿的发病部位将其分为三类。(1)单纯型,又称为舌下型,多见,囊肿位于口底粘膜之下,下颌舌骨肌之上。常表现为舌下区的淡蓝色囊性肿物,触之柔软有波动感,多位于口底一侧,有时可扩展至对侧,较大时会影响舌体运动。(2)口外型,又称为潜突型,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之下,肿物向下颌下区膨隆,触之柔软,有时有波动感,当囊液粘稠时无法触及波动感。此型的发生,目前主要考虑舌下腺发育过程中,部位腺泡位于下颌舌骨肌之下,或者下颌舌骨肌发育异常,致使囊肿穿过纤维薄弱处进入颌下区[1]。(3)混合型,又称为哑铃型,肿物同时发生于舌下和颌下区,为上述两种的混合类型。

对于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口内型者诊断较为容易,主要表现为局限于舌下去的肿物,表面黏膜呈淡蓝色,触之柔软有波动感,无周围组织受侵症状,穿刺可有蛋清样粘稠拉丝液体病史。但需要注意的是,当病程较长,反复破溃有自行愈合者,可表现为舌下区的肉芽样肿物,触之较韧,此时诊断需要依靠病史。而对于口外型者诊断则较为复杂,需要于颌下区常见肿物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等鉴别,如靠近中线还需与甲状舌管囊肿鉴别。此时穿刺不失于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血管瘤穿刺为血样液体,淋巴管瘤为透明淡黄色水样液体,涂片镜检可见淋巴细胞,而甲状舌管囊肿则为黄色浑浊或粘稠液体,淀粉酶实验阴性。对于颌下肿物,只有诊断为舌下腺囊肿口外型,才能口内切除舌下腺,抽吸囊液,否则只能口外切口予以探查切除。所以说此时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

2 治疗

对于舌下腺囊肿的治疗,国内外学者运用了很多方法,其中有些已经被淘汰,有些还应用于临床中,现在就对这些方法做一综述,以供参考。

2.1 囊腔内注射疗法:

此法属于保守治疗,抽尽囊液,然后注入各种药物,其目的是破坏腺体或导管上皮细胞,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坏死,形成纤维组织,使其失去分泌功能,防止囊肿再次形成。治疗方法基本上都是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大张口,肿物周围消毒后,选用10ml注射器,8号注射针头,刺入舌下腺囊肿(无需麻醉),尽量完全抽出囊液,再次注入治疗药物,保留3-5min后尽量完全抽出,1周后未消失者可重复治疗,直到囊肿消失。该法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风险小,对患者的要求较低,成本低,尤其适用于不愿手术治疗的患者。但其缺点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无法控制,可能局部造成较大瘢痕影响功能,需要长期随访,并且不能排除复发需要最终手术治疗的可能。目前腔内注射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1 碘酊。

碘酊是口内粘膜消毒常用的消毒剂,高浓度碘酊可用于舌下腺囊的治疗,其机制被认为是碘酊能氧化上皮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的氨基结合而使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2],高浓度的碘酊对囊肿壁内膜上皮的破坏力强于低浓度碘酊,但浓度越高刺激作用越强,副作用会相应增加。一般采用的是2%的碘酊,有学者用2.5%的碘酊提高了疗效[3], 也有学者用5%的奠定,治愈率明显增加,而副作用没有相应增加[2]。

2.1.2 高渗盐水。

高渗盐水注入囊腔后,会使囊壁上皮细胞脱水萎缩,失去分泌功能,从而使囊肿消失。至于高渗盐水的浓度,有学者使用30%[4],也有学者使用10%高渗盐水治疗132例舌下腺囊肿,治愈126例,好转6例,直径减少一半以上,最后手术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2年,无一复发[5]。

2.1.3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

平阳霉素腔内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其机理为高浓度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后部分囊肿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囊壁胶原纤维增多,腺泡部分萎缩,导管部分增生、阻塞,间质胶原纤维增多,囊腔消失。注射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则发挥预防平阳霉素致发热及抗炎消肿及软化瘢痕的作用,利多卡因则有止痛作用[6,7]。在注射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生化及胸片检查,结果正常者可予以治疗。目前大多数学者应用平阳霉素8mg+地塞米松10mg(2ml)+2%利多卡因2ml,混合后药物浓度为2mg/ml盐酸平阳霉素。注射剂量:按囊肿大小推算用量,即1cm*1cm用1ml平阳霉素混合液,(相当于平阳霉素2mg),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4ml(平阳霉素8mg)。如囊肿未完全消失7-10天可重复注射1次,2-3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如需要再注射,须间隔4周后进行,每次注射量应根据囊肿大小而定。据报道,其治愈率为95.76%,有效率高达100%6。由于平阳霉素对囊腔内皮细胞作用明显,因此使用药物剂量较小,间隔时间较长,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2.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是目前临床上最彻底有效的方法,具有疗程短,效果肯定等优点,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潜突型混合型舌下腺囊肿效果显著。但由于其成本高,风险大,而被许多患者拒绝接受。目前常用的手术主要有袋型缝合术与舌下腺腺体摘除术。而其中腺体摘除术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对于囊肿较大或者复发的囊肿,应用较为广泛。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通过造瘘穿环的治疗方法,一并简单介绍。

2.2.1 袋形缝合术。

袋形缝合术及切开口底囊肿表面的黏膜和囊壁,放尽囊液后,在囊壁与周围口底粘膜做袋形缝合,同时在囊腔内添入碘仿纱条,保持囊液引流通畅。因囊肿的产生是由于分泌液在囊内聚集形成,该法使囊腔与口腔相同,是分泌液直接排泄到口腔内,不再形成囊肿。该方法适用于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及不愿行手术切除舌下腺者。其缺点是口内碘仿纱条有异物感及异味感,脱落后切口愈合或者瘢痕狭窄,囊肿再次复发。有学者报道,行袋形缝合术14例,复发率50%[8]。也有学者报道行袋形缝合术6例,2-6个月复发3例,6-12个月复发2例,复发率83.3%[9]。因此,对于行该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且不能排除最终手术摘除舌下腺,因此,对于有条件手术的患者,最好不用该法。

2.2.2 腺体摘除术。

目前,腺体摘除术是治疗舌下腺囊肿最常用及彻底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对于手术是否保留患侧舌下腺,学者们进行了长期探讨。有学者报道行单纯摘除囊肿5例,4例复发。同时摘除舌下腺及囊肿138例,复发2例[10]。同样有学者报道,单纯摘除舌下腺36例,无一复发。行囊肿及腺体同时摘除177例,无一复发[11]。栋平均等行腺体及囊肿摘除术126例,复发13例,复发率10.3%。对复发者再次手术可见腺体内有散在腺小叶[12]。因此手术摘除患侧舌下腺所有腺小叶并吸尽囊液是处理舌下腺囊肿的最好方法[13]。对于口外型和混合型囊肿,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是手术入路的问题,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只要诊断为舌下腺囊肿,均首先口内切口入路,摘除舌下腺和囊肿,同时吸尽囊液,因其不留瘢痕,不影响美观,操作简单。只有对于单纯口内切口无法取尽位于颌下区囊肿者,才考虑颌下辅助切口。对于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吸尽囊液后口内引流2周,同时颌下区需加压包扎可降低复发率[14]。

由于手术操作时间短,除非年幼不能配合手术者,一般可以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有误伤颌下腺导管导致术后出现导管阻塞症状;误伤舌神经导致术后同侧舌体麻木;对口底的微小血管处理不佳,导致术后伤口持续渗血。通过对术式的改进,术中小心操作,仔细辨认,出现上述并发症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经典的舌下腺摘除方法是在舌下皱壁外侧做切口,先分离出大部分腺体,在分离神经导管[15],或是在切口后部第一磨牙远中舌侧深面,分离舌神经在分离腺体导管[16]。然而由于口内操作,空间小,位置深,再加上唾液与血液干扰视野,很容易导致误伤及颌下腺导管及神经。而且由于创口外侧粘膜较少,缝合时黏膜容易撕裂,术后可能遗留渗血等问题。华耀社等通过长期实践对传统术式做了以下改进,(1)将切口由舌下邹璧外侧改为内侧,增大了手术视野,利于操作,易于缝合。(2)在切口的前端,以舌下肉阜为标志,向后先解剖颌下腺导管,沿导管向后分开腺体及囊壁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找出舌神经,术中解剖层次较清楚,不易损伤颌下腺导管及神经。(3)待导管神经分离后,再摘除腺体,使手术操作简单容易省时。运用改良方法,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0min,创口全部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无一复发[17]。

2.2.3 穿环穿线造口造瘘: 穿环穿线造口造瘘的目的与袋形缝合术相同,皆为建立引流通道,使囊肿内容物能持续排出,防止囊肿复发。但由于引流物脱落后,引流口愈合及周围瘢痕堵塞引流口,使囊肿易于复发,而逐渐被淘汰。

3 结语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疾病,由于绝大部分为外渗性囊肿,无囊壁,病理检查有时仅仅为腺体结构及炎症样反应,因此穿刺抽出蛋清样粘稠拉丝液体为其诊断金标准。对于其治疗,目前首选口内切口,摘除囊肿及患侧舌下腺,吸尽囊液。口外型及混合型还需在颌下区加压包扎约2周左右,促进囊液吸收。对于不愿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囊腔内注射碘酊、高渗盐水、及平阳霉素等予以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可能需多次复诊,长期注射,并不能排除最终手术的可能。对于复发性囊肿及体积较大者,则应予以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Nathan H, L uchansky E. Sublingual gland herniation through the mylohyoid muscle[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85,59(1):21-23.

[2]管增娥,张凤香,陈荣玲等.囊腔内注射纤维硬化药物治疗粘液腺囊肿的临床应用[J].南医学研究.2000.9(3):254-255.

[3]刘晓明.酊囊腔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及舌下腺囊肿[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25.

[4]刘慧明,刘大明.注入高渗盐水治疗舌下腺囊肿[J].中国医疗前沿,2010,5.

[5]张美玲,季琴等.高渗盐水腔内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132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

[6]寿卫东,胡勤刚,寿柏泉等.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舌下腺囊肿165例总结[J].南京部隊医药,2002,4.

[7]马平.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舌下腺囊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7,1.

[8]严加林,彭澜.舌下腺囊肿22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

[9]栋平均,李远征,孙国选.舌下腺囊肿1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10]张兴,孟箭,司亚萌等.舌下腺囊肿145例临床病例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

[11]严加林,彭澜.舌下腺囊肿22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

[12]栋平均,李远征,孙国选.舌下腺囊肿1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13]Patel MR,Deal AM,Shockley ww.Oral and plunging ranulas:What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J].Laryngoscope,2009,119.

[14]Kim PD,Simental A Jr.Treatment of ranulas[J]Operat Tech Otolaryngol,2008,19.

[15]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2-3.

[16]李建成,胡浩,黄全顺,吴书祥.舌下腺囊肿525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01,21.

[17]华耀社,权对顺,史锋伟.舌下腺囊肿摘除术的改进[J]口腔医学,2004,24.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手术
手术之后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