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辉
【摘要】女性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的广大妇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受错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中国的妇女政治一直处于一种畸形发展的状态。改革开放之后妇女参与政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历史进程
女性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妇女同男子一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女性参与政治事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其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而且更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参政是完成社会、“维权”双重责任的需要;是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是自身解放的需要。[1]它还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男女平等,实现两性和谐,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在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女性参政议政的基础之上,总结其成就和不足,并试图提出一些措施推进中国女性的参政进程。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妇女的解放和争取男女平等作为其奋斗的目标之一,非常重视女性在政治上的参与能力和参与程度。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的广大妇女从此得到了空前的解放。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了“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标志着中国妇女在法律上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以此为契机,新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女性参政议政的高峰,“乡乡都有女乡长,县县都有女县长”的目标得到了初步实现。许多长期在革命中受到锻炼、并为革命做出贡献的妇女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例如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等,她们积极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半边天”。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了真正的实现男女平等,帮助妇女走出地位低下的困境,不仅以法律的强制力给予了保障,而且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实现妇女参政、就业和受教育等各方面的政策。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于提高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妇女的权利意识。但由于当时女性整体素质普遍低下,所以导致建国初期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水平较低。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下半期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政治走上了一条畸形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十年文革动乱,更是严重阻碍了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进程。这一时期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严格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管理权力高度集中,阶级关系紧张。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和法制遭到肆意的践踏,国家的政治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新中国成立之后培养的女性领导干部在文革中受到很大的打击,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据统计,仅以全国妇联机关为例,文革中,39.32%的工作人员被牵涉到冤假错案之中。[2]这一时期培养和选拔干部以阶级出身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大批文化水平不高的女工和女农民的代表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有些甚至担任了重要的管理职务,相反大批女知识分子的作用却被忽视。在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中,过分的强调公平,有些地方甚至盛行平均主义的“吃大锅饭”和忽视妇女特殊劳动保护的现象。[3]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提高了参政率和就业率,但是由于严重的脱离社会发展和中国妇女发展的现实情况,不仅给“效率”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也影响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大规模的纠正文革的错误,广大妇女参与政治生活又重新步入到了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轨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为中国女性真正的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良好的平台。在这期间进行的一系列的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一方面给予了女性同男子一样平等竞争的机会,开阔了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激发了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让女性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客观上为女性政治参与提供了机遇。而且这一时期“依法治国”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并付诸实施,宪法和其它法律进一步规定了妇女享有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例如1982年颁布的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其它相关的法律,特别是199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以妇女为主体,以全面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法,为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1995年国家郑重宣布“男女平等”为基本国策。国家颁布的这些法律和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对于确定妇女的政治地位,推动她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之后妇女参与政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不仅女性的政治认知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女性的政治介入程度、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以及在选举中的参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0年的五年间,参与选举的性别构成中,女性为73.4%,男性为77.6%,参与选举的女性虽然低于男性,但是性别差异已经比较小。[4]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有女代表604人,占所有代表总数的20.2%,其中女常委21人,占常委总数的13.2%,有三位女性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中各有一位女性,分别占总理总数和国务委员总数的20%。所有这些数据都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开始大规模的走上政治舞台,其中广大的普通女性是民主参与的主体,而很多的精英女性则成为权力参与的主体。对此,中国一名女性官员在联合国第54届妇女地位委员会会议上透露,目前,中国国家领导人中有8位女性,有230多位女性任部级领导,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670名正副女市长。
政治参与权利是决定女性政治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参政议政成为中国政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女性走上政治舞台也给中国的政坛注入了不少感性与温情。尽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广大妇女参与政治生活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妇女的参政意识也逐步加强,但是不可否认妇女参政议政的进程仍然任重而道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妇女参政的权利,调动妇女参政的积极性,中国的妇女参政进程才能走的更为长远。
注释:
[1]王行娟.中国妇女参政的行动[M].海豚出版社,1995:116.
[2]《新中国妇女参政的足迹》编写组.新中国妇女参政的足迹[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104.
[3]郑必俊,陶洁.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0.
[4]师凤莲.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