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紫娟
【摘要】忽略教与被教的问题,更自然而素朴的音乐传习,也仍然可以称之为音乐的教育。若立足于此观点,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恐怕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太古时代。现在,我们尝试探索西欧音乐教育发展的轨迹时,一般首先会着眼于古希腊的音乐教育。但是,音乐教育绝不是突然出现的,音乐教育的出现,以“人类与音乐”间神秘而深刻的关系为背景,无疑需要经过难以想象而又长久的历史。在此意义上,本文以古希腊音乐教育为对象,概说原始共同社会和古代文明国家音乐教育萌芽的状况。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文明古国;音乐与生活
一、人类生活与音乐关系
(一)音乐与生活
谁都无法判断音乐是何时产生的,而且也无从判断。虽然众人提倡的学说形形色色,但都不过是主观的臆测而已。然而,越往上追溯历史,越能认识到人类与音乐的关系似纽带紧紧系结在一起,即使现代看来都难以想象。人类与音乐关系的开始,是不可思议的古时代,只有这一点是确认的(只是未曾像绘画、雕刻等物质一样作为具体表现遗留下来)。人类与音乐的关系在学术上较明朗化,可以认为至少是经过了史前时代(特别是石器时代)开始的数万年的历程,经营群体生活的所谓“原始共同社会”以后了。原本所谓的原始共同社会,与其说是作为生活上的生产手段,不如说是独立的弱小的人为了保护自身抵御大自然的风险而产生的。初期,恐怕连准确的语言都不存在吧。对于那样的群体生活而言,音乐成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意志的最好的手段,从这点上来说,简直可以说是和生活的食粮相比较的重要的存在。此外,对于从森罗万象中皆看到神的存在的原始人类而言,风雨雷鸣等自然现象、丰硕的成果等等,全部是众神的作为。因此,人们以平息神的怒意,感谢神的恩赐作为最高义务。而实现这一义务的祭祀祭礼中,音乐是任何物事都代替不了的。无可怀疑,音乐正是联系人神的最可信赖的媒介。
(二)音乐的传习
人类在从事狩猎和原始农业的时代里,认为孩子是氏族全体的人。孩子除了是农作业时的帮手外,也是祭礼中不可或缺的,这一传统习俗恐怕是以某些形式表现出来的。此后,一夫一妇的家族制度出现,家庭生活和社会性活动秩序初现,与之相伴的问题是,考虑怎样的教育才能赋予孩子相应的资格来成为未来的一族之主?据说有这样一种说法,虽然确定孩子们已经成年,氏族的长老们还会在设定的公开会场考验乐器奏法。如果此说属实,以此为模仿或习惯,即使是素朴的形态,在原始共同社会的时候,可以认为是已经相当有意识性的在尝试进行某种音乐教育了,并且可以说这个事实绝非偶然。如此看来,成人的认定是家门至高无上的荣誉,为此进行音乐传习也是理所当然的。
(三)音乐的魔术
音乐的起源说中又一项是“魔术说”,这个学说的成立是注目于音乐具有调节人身心的魔术般的作用。音乐所特有的这个作用,现在已经作为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和环境音乐迅速受到瞩目。关于音乐的效用,心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有以下几点:
1、节奏,可以放松肌肉带来开放感。
2、旋律,对气氛转换能起到明显结果。
3、智力发育不全儿童对于节奏特别敏感。
4、音乐,可以消除生理上的疲劳。
5、音乐,可以镇定生气和憎恶的情绪。
6、音乐,和神经系统、呼吸器等的关系特别深。
7、音乐,对循环器和消化器系统作用较强。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的这个事实,在原始时代已经通过直感领会到了。总之,现代人早就失去的直感在原始共同社会已经活生生地存在,根据这个直感施疗的效用,和现代科学所确证的不约而同了。以上,反映于原始社会的音乐及其教育的萌芽的必然性,通过以下各点指出来了:自我表现和意志沟通的手段、通往众神的媒介、成人资格的认定中对于音乐能力的评价,音乐本身感染身心的魔术般的作用等等。那么,以上面诸点为基调,各古文明国家的音乐及其教育究竟会呈现什么样的样貌呢?以下概说这个层面。
二、文明古国的音乐教育
历史上为大家所知的民族都有宗教。反映于所有古文明国都是一样的现象:人类在未开化的原始生活中始终被情绪上的焦躁纠缠,为了摆脱这种焦躁感,人们以僧侣(神主)为媒介,向作为超自然存在的灵魂神秘祈祷。虽说是僧侣,却不同于我国寺院和神社等地方见到的僧人和神主,而是一国所有权威的代表性的存在。宗教仪式的执行不必说,更包括神殿的管理神谕(神的意旨)的解读或者天文气象的研究等,是位于整个文化中最高峰的存在。因此,祭祀祭礼中不可欠缺的音乐演奏和传习等,也全部由僧侣全权处理,在他们的直接指导以及指示下进行。在这样的各古文明国,音乐显然是建立在僧侣们的权威和权力基础上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地中海沿岸为中心的各古文明国中埃及、以色列、巴比伦和亚述诸国的音乐观来看。
(一)中国
在中国,远古时期的音乐教育形式是怎样存在的,我们今人已无法准确地考察。因为时隔久远、朴朔迷离,很难一言一蔽之。但依据音乐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资料,我们可进行一些推测。大概新石器时代就产生最初的音乐教育行为。夏、商时期音乐教育活动萌生;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教育逐步定型、完善。在音乐文字资料中,有关音乐教育最早的记载,是五帝时期的“成均”之学,而“成均”之学又是以音乐教育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可以说“成均”之学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源头。夏商时期,标志着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始。这个时期比较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除保留了“成均”外,又有所谓“殷尚声”之说,并特设“瞽宗”这样新的音乐教育机构。不过,当时的礼乐内容偏重于祭祀、宗教、习礼方面的内容。到周代,虽说礼乐的应用范围没有超出上述范围,但却更注重伦理、礼制等政治思想方面的需求。西周时,其教育政策则是根据宗法制度的需要而制定的,提出以“明人伦”为教育目的,并以礼、乐、诗、书相辅,文艺的样式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当时的“乐”是与歌、舞、诗等联系在一起的。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到周代初,已建立了音乐机构——大司乐。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者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风谕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可见音乐教育在我国周代的教育中是一个基本的内容。我国古代用以造就人才的教育课目中有六艺之说,即礼、乐、射、御(驭)、书、数。
(二)埃及
在埃及,传统上是由国王兼任僧侣的领袖,但全部的实权是掌握在僧侣们的手中。所以,僧侣们的权力极大,有时候基于国王的名义,借向神灵奉献的名目,会向农民收受谷物、果物、器具、织物等物品。即便如此,坚信灵魂不灭、崇敬神明的信仰心极强的古代埃及人,对于作为神灵的侍奉者的僧侣从内心寄予了信赖,对于僧侣的指示有着令人惊异的顺从。可以说,这也正是能够产生像金字塔这样雄伟造型的最大原因吧。古埃及在美术、建筑、音乐、文学等所有文化的层面能够到达一定高度,这些教育全部是在僧侣的指示下进行的。僧侣们作为教育者也处于最高地位,促使其达到了这个发展程度,尤其是对于音乐及其教育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为了祭礼而编成国王直属的规模宏大的“奏乐队”,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此外,有留存下来的记录证明,这样的奏乐队中间,还有一个“歌手长”的位子。这些歌手长通过奏乐来侍奉神灵,为国王演奏,此外还指导贵族子弟的音乐技能,陶冶他们的宗教热情。
(三)以色列
以色列人因为不堪埃及的虐待而脱离了埃及,并侵入巴勒斯坦建国(可以认为是公元前13世纪中期的事情)。这个时期的以色列,偶像崇拜等复杂的宗教仪式盛行,为此还产生了“Levi”这样的祭司阶层,也出现了祭礼上使用的种种音乐。另外,以色列人具有得天独厚的擅长抒情的素质,战斗、报仇时对勇士的讴歌、挽歌等,相当早以前就有流传。很多据说是在大卫王的时代(约公元前1004~965年间在位)以诗歌的形式被保存下来的。热爱音乐的以色列人,不仅在祭礼的场合,而且抓住所有的机会将音乐活用。据传,圣经中的雅歌,即为古代以色列人婚礼时所用的诗歌。乐器,也是很早以前就使用了笛类、弦乐器、喇叭类,特别是喇叭类,作为告知礼拜和出征的信号被广泛使用。此外,当时的宗教仪式所用的音乐内容虽已不详,传说约公元前1000年士师(首领)Samuel整理了仪式用的音乐,进行指导,在所罗门王的时代(公元前955~935在位)时,更有众多祭司在神殿进行盛大的合奏。
(四)巴比伦和亚述
巴比伦和亚述僧侣的权力,在各古文明国中也是绝大的,有掌管预言的僧侣和巫术的僧侣,其财力和权力,连国王都难以望其项背。关于教育,由于全部是经僧侣之手在寺院进行,寺院实际上起着学校的作用。也有这样一种说法,在这些寺院也即学校,有僧侣们庞大的财力和权力背景,可以集中多数的资料,简直可以说是图书馆的起源。在这个学校(寺院)的科目,读、写、算数、天文、建筑、绘画、文学、医学、地理等,对于那个时代而言,涉猎的范围令人惊异,音乐的指导虽然也在进行,但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流传下来。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推测,应该是仪式和祈祷相关的内容。现存的巴比伦和亚述的宗教文学中,记录了很多供奉众神的赞美歌,这些赞美歌都是在形状素朴的琴和大鼓等乐器的伴奏下歌唱的。如此,在西欧各古代文明国家,民间音乐自当别论,音乐及其传习主要由僧侣们从事,其目标也明显是专门为祭司祭礼的众神献礼。在这样的环境基础上,从人类教育的观点出发着眼于音乐的特性这样的想法,当然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成功的。但是,我们仅能看到稀有的一例。不必说,古希腊的音乐教育正是那样,从“献神的音乐”,开始向“献给人类”的音乐转变。这的确是对于音乐想法的一大转变,和这个变迁的意义的重大程度相比,贯穿于此后2000多年的西欧音乐教育的变迁的步骤等,可以认为是更细微的变化。
【参考文献】
[1][2]修海林编著.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之《周礼·地官·保氏》、《礼记·王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3][4][5]中央音乐学院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之《论语·泰伯》、《论语·阳货》、《礼记·檀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