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平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我在学习他人优秀教学方法的同时,也经过自身实践,我认为有三“力”(课堂的引力、学生的动力、学习的活力)深深的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引力,即课堂吸引力,是课堂的“磁铁效应”,主要是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力是学生注意力深度和持久时间。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科吸引力。即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对学科的兴趣。二是教学吸引力。即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吸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有不少老师都觉得:“谁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谁就抓住了教学质量”。一个优秀的老师,总是想方设法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力求堂堂课不同,多方位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轻松成绩好,都是上课集中精力听讲的结果。
我在“圆锥侧面积”教学时,准备了大小不同的几顶圣诞帽,此时的学生带着好奇的目光注视着,我告诉学生:这堂课我们共同探讨和制作圣诞帽。事实上,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方法很多,如:情境式的教学引入、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故事、音像图片、多媒体教学……。各位教师合理布局、灵活运用,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动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体和命脉。
动力,是学生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最根本的区别,一堂课只是老师在动,学生没有动,这是一堂失败的课。学生的动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效果。
教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让学生动起来的方式有:答问、解题、讨论、游戏……。例如: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闻名全国,其精髓与核心追根究底是他们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又如: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模式。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一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要求;二是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三是学生自学结果汇报 (学困生优先);四是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是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我尝试着把讲台让给学生。在“圆锥侧面积”教学时,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给出圆锥模型,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要掌握哪些内容。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回答圆锥由一个平面和一个曲面组成,有同学回答要计算圆锥侧面积,有同学回答要知道哪些量才能求出侧面积……然后,分组操作:将教师给的圣诞帽拆开,折合,如此反复,掌握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線长,扇形弧长是底面圆周长,由此,推导出圆锥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分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的计算。让学生动了起来。
我的讲台最少准备有三块小黑板,根据分层教育理论,由三层次的学生管理,在课堂上,把最容易的知识,让后进生来讲,中等生学生评;容易的知识。让中等生来讲,优等生来评;稍难的知识,让优等生来讲,全体学生来提问题。这样学生真的动起来了,效果还真不错。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受教育者教育受教育者,却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确立。
三、活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结晶和升华。
活力,是学生在参与学习后的领悟到的初步成功的喜悦和对知识的进一步的追求,是一种积极兴趣昂然的进取的力量,学生对学习产生旺盛的生命力, 是学生学习由自觉走向自发的境界。主要表现在:学生主动的探究提问、课堂辩论、一题多解,知识的综合运用……。
我们的教学就是要真正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
仍以“圆锥侧面积”的教学为例:探讨圆锥侧面积计算方法后,如何制作适合自己戴的“圣诞帽”呢?请你说说制作流程,通过简要制作流程,推广到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自觉准备事例,涌跃上台讲述。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学习“活”起来,教学有效性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活”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动”的提升,“活”通过“动”显现出来。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主导),这两个身份都特别重要,在充当这两个角色时,注重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注重采取多种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