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一份难得好的历史试题

2013-04-29 00:44:03杨志友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试题特点

杨志友

摘 要:本文主要从分析2013江西省文综历史试题特点入手,对2014届高三复习备考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试题特点;备考思考;历史课标

1 2013年文综历史试题特点

(1)今年的新课程文综历史试题和过去相比,试题继去年之后,再一次大大地减少了考生阅读上的障碍,选择题、材料题、选做题文言文都有明显减少,而且阅读难度上有明显降低,有的是用白话文表述代替过去的引用文言文,如第24、25题和第40题材料一,阅读文字的数量都有明显减少,如第25、26、27、28、29题,这几题文字阅读量明显减少。这些不能不说命题者开始以生为本,避免了以往一味追求试题的难度、试题的新颖,却忽视了考试对象——中学生(非研究生),同时有利于考生能够有时间完成后面的试题。

(2)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2013年试题对《考纲》要求的4个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考查。今年试题不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特别是第34题和第41题,两题都需要通过地图,来判断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两题体现命题者对考生4种能力综合考察,既要解读地图,又要运用知识;既要阐释地图,又要探讨论证能力,才能准确判断准确选项和进行有效的表述回答。

(3)注重社会史考查,人文特征体现明显,体现历史课标中“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从历史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的精神。去年日本的购岛闹剧以及日本在钓鱼岛上不断挑战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给国人以警惕,只有强大国家才能维护海权、开发海洋资源。如第40题中国古代对海洋利用的特点、近代晚清利用的变化,试题巧妙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社会功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进一步强调课本,强化对教材的理解。以前历史试题,学生感觉难以下手,谈“史”色变,很大程度上在于试题非常脱离教材,选择题的选项、材料题的回答,根本上和教材没有关系,中学历史老师上课就像是耗费他们宝贵的复习时间。今年试题使大部分考生能感觉到似曾相识,下笔较易,有话可写,第24、25、26、27、28、29、32、33、35、40、41题,近60分的题目与课本有密切关系,体现了命题者对于新课标的理解,“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要求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同时也体现了高考选拔性开考试的功能。

2 2014届高三复习备考思考

2.1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新课标考纲,做到心中有数

每年试题分析时,我们总是提到稳中有变,其实稳,首先应该是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稳,再表现为试题的稳定。至于变化,是命题者为了反压题猜题、同时更好体现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在原有题型基础上适当变化,其考察的主体并没有变化,如2013年的第41题,2011年和2012年是通过两段小文章,让考生提炼出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论据充分,观点明确就可以,而2013年变成两幅地图,通过地图变化,反映汉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更能给考生以思考,更能体现出考生的历史素养。只有了解考纲,才能打有准备的仗,心中有数,驾驭高考。

2.2 树立信心,克服畏惧心理

学生往往进入高三之后,随着能力考察的加强,感觉历史题目很难,特别是学生初中历史基本知识较差,整体史观又没有形成,现行的必修教材又是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3个专题编写的,学生很难构成完整的历史观,更难形成整体史观。经过几次模拟考试之后,一方面学生都感觉试题较难,另一方面感觉好像课本、笔记啊都没有用,而且记得东西太多。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信心,克服畏惧心理,只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心态,在平时、在考试中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2.3 重视课本,利用课本,深化课本

今年试题之所以是好题,得到绝大部分历史老师的称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今年试题更需要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如第24题,通过墓葬变化,体现了从战国时期开始,分封制逐渐被中央集权制所取代;第25题宋代理学形成,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第26题,政治家和演说家是同义语,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发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第29题,现代化晚晴现代化,主要理解了现代化的概念,就能正确判断出选项等,可以看出,今年试题对课本的重视,如果我们平时复习过多强调难度过大、脱离课本的试题,那可能会导致学生忽视课本,没有深化的理解,所以不管是通史复习,还是第一轮复习,细致、认真是前提,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我为主,百战百胜。

2.4 培养阅读能力、归纳能力

新课程历史试题材料题,2011年第40题选官题和2012年第40题信号灯与城市化题,2013年的古代与近代海洋的认识,尽管文字阅读量比较大,但如果仔细审题和阅读后,可以发现,从材料中经过简单处理(不能照抄),每年考生可以直接汲取10分左右。这说明命题者依据考试说明,检查考生的阅读、判断、归纳能力。同时要求我们在平时就要特别重视材料题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归纳、答题等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史学素养,材料中就能妙手回春,一定能取得明显提高和可喜的分数。

2.5 重视史论结合训练

从2011年考试,出现了评析题,要求史论结合,去年的西方崛起题,2012年的西方冲击和中国的反应题,2013年能力要求又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两幅图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汉唐历史变迁的信息,体现了新课标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注重考察考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如果没有平时有效训练,是不可能完整全面分析的,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笔下生花。因此,只有在平时就要有目的的、针对性的训练。如辛亥革命的影响,就可以从它的成功或失败两方面去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既要分析它的积极作用,也要分析它的落后性。只有平时的长期有效的训练,才能到达考试中的游刃有余,考试前的投机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2.6 强化通史复习

今年试题尽管在排列上与去年相比,不像去年通史顺序排列试题,但是,整体上依然按照由古代——近代——现代顺序组合,如果不熟悉通史的背景,学生很容易出现错选,如第34题,四副不同时期欧洲局部图,判断出符合德国历史进程的选项,本题严格意义上来说,学习老教材,按照老教材复习的同学比较容易。一战前,德国与奥匈帝国等结成三国同盟;一战后,奥匈帝国分为匈牙利和奥地利,运用这个知识点,就可以确定正确选项。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老教材知识点,适当补充,打破教材限制,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不会出现跳跃性的、杂乱的思维,影响考试情绪,所以强化学生在专题体系下的通史复习尤为重要。

2.7 不回避热点问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

今年新课程试题,从未回避热点问题。去年的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民生问题等等。今年第40题,形式上考察中国古代海洋利用和近代海洋的认识,实际上反映了近一年来中国周边面临严重的形式,中日钓鱼岛问题、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制造摩擦,只有强大的海防,才能维护国家海洋安全。追求民主法治是时代进步的潮流,试题也凸显了这一特点,如第27、29题以及选做题第45、46题。

以上是我对今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一点认识,为2014届考生复习提供借鉴,以史为鉴,抛砖引玉,决胜千里。

(责任编辑 王昕)

猜你喜欢
试题特点
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及备考策略
速读·中旬(2017年10期)2017-10-23 22:15:32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历史解题能力
高中化学计算题教学方法研究
祖国(2017年15期)2017-09-11 17:08:25
近三年全国Ⅰ卷生物试题中光合作用考点的分析
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中考物理试题特点及复习策略分析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问题的解析
公务员考试中的二难推理试题分析
山东青年(2014年6期)2014-09-12 17:42:01
新课程标准试题特点和分析
考试周刊(2014年44期)2014-08-12 06: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