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幸福观问卷调查分析

2013-04-29 00:41赵铮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幸福观问卷调查德育

赵铮

摘要:幸福观教育是德育的起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对大学生幸福观科学客观展开调研,能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问卷调查;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34-03

幸福观教育是德育的起点。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马卡连柯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1]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幸福观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目前国内“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有关调研综述

有学者采用美国Diener教授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中的《主观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量表》、《消极情感量表》等量表,探究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机制、客观影响因素和结构模型;[2]有学者采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探究大学生主观幸福观在性别、年级、专业方面的发展特点;[3]有学者围绕主观幸福观“认知评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主要衡量指标以及“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三个基本特点,探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的归因和影响因素;[4]有学者根据调研中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10个方面的满意度和6个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5]有学者在全国16所高校2000名大学生中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问卷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幸福观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藉此做了德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思考;[6]有学者应用个人情况调查问卷、开放性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探究了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诸如年级、专业、经济条件、自身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教养方式、就业因素等客观因素和个体的性格特点等主观因素。[7]

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路径简述:①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四条基本思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追求幸福;正确对待痛苦和挫折;养成健康的休闲生活情趣。[8]②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四种实效策略: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突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幸福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幸福实践能力。[9]③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四条积极措施:将现代性的幸福观理论引入课堂;真实体验与心理疏导补充课堂教育;优化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10]

二、“儒家伦理与大学生幸福观”调研解析

该调研选取5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0份,有效问卷475份。其中男生288人,女生187人;农村193人,乡镇176人,城市106人;大一114人,大二106人,大三146人,大四109人;文科105人,理科118人,工科137人,医科115人。

调研问卷设计原则:在心理学调研和哲学调研中偏重哲学调研;在主观影响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中偏重主观影响因素;在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中偏重内部影响因素;注重量化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调研结果解析如下:

1.基本幸福观

对大学生幸福理解状况的了解,是考察他们幸福观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的回答,可以反映出他们追求幸福的方向,见表1。“有目标和追求”、“为社会做出贡献”等社会评价指标已不是衡量“幸福”的首选标准,表明在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选择上,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个人价值。

2.主观幸福观

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个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10项满意度进行5个等级划分,即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见表2。从该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水平较高,但幸福感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其中女生幸福感较男生略高;乡镇生源比农村和城市生源幸福感高;年级里,大一、大三比大二高,大四最低;学科里面,从幸福感综合来看,文科﹥工科﹥理科﹥医科。

3.物质幸福观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人生的幸福和金钱的多少有一定关系”的占71%;认为“人生的幸福和金钱的多少呈正比关系”的占10%;认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占7%;“其他”占12%。当把追求金钱、物质享受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大学生的幸福观也会发生一些偏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抬头倾向。

4.生活感受观

在调查“你对大学生活的感受”时,认为“丰富多彩,充满希望”的占35%;认为“生活平淡,内心空虚”的占25%;认为“时好时坏,说不清楚”的占40%。即使大部分大学生衣食无忧、生活忙碌、成功机遇多,也依然找不到快乐,相反部分学生还出现了紧张焦虑、内心孤独、价值迷茫等困扰。

5.生命理想观

调查发现,认为“信仰虚无,找不到人生意义的支点”的占1.81%;认为“个人心理承受力较弱,无法处理生活冲突”的占38.97%;认为“活着没有太大意义”的占14.9%;认为“活着没有意义”的占2.6%;认为“活着无感觉”的占8.4%;“其他”占33.32%。当下大学生的生命理想观总体偏于消极。

6.内外影响观

调查中发现,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归因、快乐感、人格因素、满足感、成就感)要比外部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文化背景、专业、经济因素)对幸福观的影响更大、更为稳定和持久,见表3。

由以上的调研可以看出,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生活;幸福感则是个体对一种生活状态的感受和评价,正因为它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幸福感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深入到大学生个体之中。

对大学生幸福观科学客观的调查分析是大学生幸福观的培养的基础,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工作。大学生幸福观的培养为增强高校德育时效性提供了内在动力,为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们精神信仰、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情感条件。[11]

参考文献:

[1]吴式颖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张懿.大学生主观幸福观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1).

[3]赵连锋.大学生主观幸福观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7).

[4]弓兰秀,孟令择.大学生主观幸福观及培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

[5]谢安国.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1,(5).

[6]梅萍.德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7]朱国文,蒋关军.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

[8]冯春芳.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幸福教育[J].教育探索,2008,(10).

[9]王甲成,张超.大学生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领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1).

[10]王丹丹.现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6).

[11]宋妍.大学生幸福感的缺失与培养[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猜你喜欢
幸福观问卷调查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开放型大学学生幸福观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