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改革与研究

2013-04-29 23:19:53肖平肖军民黄智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教育

肖平 肖军民 黄智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中国现代职教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将成为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突破口。本文在对现有中高职衔接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改革的思路和“2+2+1”五年系统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模具专业中高职各阶段的主要学习目标和对应开设的课程,为今后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开拓改革思路。

关键词:模具专业;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90-03

作者简介:肖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及模具教学。

一、绪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认为,中高职衔接的系统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和落脚点。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独立发展、各自培养技能人才,是不可能很好实现现代职教体系全面功能的,也难以培养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评价机制等办学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顶层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目前各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在课程体系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等核心问题上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很多高职学院目前也招收中职和技校毕业生,但是绝大多数学院都没有为这些学生独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计课程体系,结果造成许多中职和技校毕业生在高职三年又学习很多重复的课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在专业技能方面也并没有得到多大提升。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从更高的视角来审视中高职教育,并能尽快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系统考虑和设计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

二、现有中高职衔接分析

2002年教育部就发布过文件,要求提高中职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升造的比例。目前,中高职衔接形式主要有对口入学、5年一贯制、“3+2”分段,等等。对口入学指完成中职学习的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报名参加统一组织的对口入学考试,获得资格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2~3年;5年一贯制是指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5年一贯制培养,招收学生必须参加中考并获得一定条件;“3+2”分段形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培养,前3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2年在高职学习,招收学生也必须参加中考并获得一定条件。

从中职看,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走向社会开始工作,只有极少部分中职学生能够有机会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从高职看,生源主要为普通高考学生,来自于中职学生的很少。中高职衔接所实施的范围很有限。在对口入学和“3+2”分段形式中,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很少交流沟通,出现了课程重复和缺失现象,中职和高职课程衔接度远远不够,难以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2+2+1”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改革的理论与思路

人类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这样,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升华。同样,学生学习模具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掌握,学生如果在不具有一定模具拆装和模具制造的基础,是非常难以学习模具工艺与模具设计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传统的模式实施模具课程的教学,即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模具结构与模具工艺方面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2~3周的模具设计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技能,最后再进行模具制作的训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新事物的认知规律。这些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对模具的实物结构和模具制造工艺没有一点的感性认识,所以仅凭教师在课堂上以“纸上谈兵”的模式给他们上课,是难以达到很好教学效果的。

基于目前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式,本文提出了“2+2+1”五年系统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模具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缺陷。这一方案是学生先进行2年中职的学习,期间学习的重点就是机械基础知识、典型模具结构和机械加工;然后再进行2年系统的高职学习,期间学习的重点就是模具零件的制造与装配和模具设计;最后,学生再到对口企业进行1年的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前半段主要是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完成企业真实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而顶岗实习后半段主要是学生自行联系对口企业完成企业顶岗实习任务。在“2+2+1”五年系统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下,模具专业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就熟悉了机械基础知识、典型模具结构,掌握了各种加工技能,在高职阶段先进行典型模具的制造与装配,而后再系统学习模具的设计。基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习模具设计的课程时就对模具的初步结构、制造与加工有了非常强的感性认识,较熟练地掌握了相关的机械加工技能。因此,该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模具设计课程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掌握模具设计相关的技能。

2.中高职衔接总体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依据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改革思路,结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改革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特制定了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总体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阶段的课程学习设计了两条线,即线1为塑料模设计与制造方向,线2为冲压模设计与制造方向。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线1和线2模具专业两个方向的具体课程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安排方式:①单线学习法,即整个高职阶段学生仅学习其中的一个方向课程,即模具专业分两个方向(冲压模方向和塑料模方向);②双线并行学习法,高职阶段学生同时学习两个方向的课程,即每个学年学生即学习冲压模方向的课程,同时也学习塑料模方向的课程;③双线先后学习法,高职阶段学生第1学年学习其中一个方向的课程,第2学年学习另外一个方向的课程。

3.中高职衔接各阶段目标与课程

中职阶段两年目标是:学生具备基本机械专业知识和了解典型模具结构,并掌握机械加工、制造的能力。具体通过如下课程:机械制图、AutoCAD、公差、金工、典型模具拆装与测绘、数控车、数控铣、电加工等课程。

高职阶段两年目标是:学生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各项技能,能达到模具助理设计工程师的水平。塑料模设计与制造方向(线1),具体可通过如下课程:UG造型、塑料产品设计、Powermill数控加工编程、典型塑料模制造与装配、注塑工艺与塑料模设计、三板及侧抽芯复杂塑料模设计;冲压模设计与制造方向(线2),具体可通过如下课程:PRO/E造型、Powermill数控加工编程、钣金产品设计、典型五金模制造与装配、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最后一年企业实习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依据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企业相关模具产品的设计与加工能力。

四、“2+2+1”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特点分析

其实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项目提出前,各个高职学校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是来自中职、职高或技校的。但是,由于这些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所以他们和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的学生分在一个班级。而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的高职学生没有任何机械基础,所以来自中职、职高或技校的高职学生又要跟着重复学习像机械制图、AutoCAD、公差、金工等等基础课程,不仅浪费了他们的宝贵学习时间,而且有可能使这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现在,教育部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系统人才培养项目,要求高职学院扩大从中职、职高或技校招收生源,并要求独立成班,问题有了解决的基础。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提出的“2+2+1”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就能很好地解决之前的一些问题。首先,“2+2+1”中高职衔接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中高职阶段就没有开设诸如机械制图、AutoCAD、公差、金工等机械类基础课程,这样可以为来自中职、职高或技校的高职学生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而同时又为开设像典型塑料模制造与装配、典型冲压模制造与装配、三板及侧抽芯复杂塑料模设计、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等深度较大的课程腾出了学习时间。其次,“2+2+1”中高职衔接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中对于中职阶段的专业要求适当放低了,整个阶段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在中职阶段熟悉机械基础知识和掌握相关的加工技能,这样就极大地扩大了中职阶段的生源,高职学院的模具专业不仅可以招收中职阶段模具专业的毕业生,而且完全可以招收中职阶段数控专业的毕业生或机械制造类的毕业生。最后,本文设计的“2+2+1”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能在目前阶段较好地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不一致的问题。一个高职学院有可能要从本市、本省范围内的不同中职学校、技校招收学生,但是高职学院目前还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和改变这些中职学校、技校相应专业的课程体系,所以很多学校中高职衔接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本文提出的“2+2+1”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对中职阶段的课程要求非常低,只需要中职阶段的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加工技能,而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和技校在不改变他们现有的课程体系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可以达到这些基本要求的。因此,本文提出的“2+2+1”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特点明显,并具有极大优势,它将能推动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

五、结论

中高职衔接是中国现代职教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问题的研究必然有助于各高职学院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在分析目前中高职衔接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模具专业发展特点和改革思路,本文提出了“2+2+1”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具有如下特点:①缩短了学习时间,避免了学生的重复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②中职阶段只强调学生需要熟悉机械基础知识和掌握加工技能的原则,而不需要对各中职学校、技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统做调整,这极大方便了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③通过优化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深化了高职阶段学生模具制造与设计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提升了学生对复杂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整体上提升了模具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培琴.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2).

[2]管弦.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9).

[3]叶美芬,张建霞.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创新探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4]姚道如等.产业升级背景下中高职衔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5]周大农.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设计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3,(3).

猜你喜欢
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教育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59:33
微课在模具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2:22:09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价值工程(2016年30期)2016-11-24 16:42:05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分析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7:15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6:01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7:17
逆向工程技术在高职模具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5:22:03
高职模具专业技能竞赛实践及反思
求知导刊(2016年16期)2016-07-28 1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