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2013-04-29 17:28马驰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内角三角形探究

马驰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教学实施措施。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使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六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1、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陶行知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是说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起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探究欲望,学生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三袋糖,告诉学生这三袋糖的块数是相同的,要分给三个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个拿一袋的1/3,第二个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个人拿第三袋的3/9,你们说这三个同学哪个分得的糖最多?学生立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老师让同学们推选三个发言积极的同学上来分糖。怎样会是一样多呢?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学生对眼前的事实不相信,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规律,这样,在宽松、民主、讨论的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探求、发现的主体。在学生进行探究时,让他们亲自去动手、动脑、动口,把活动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各种实验方案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从而克服了不完全归纳法的局限性,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时,让学生看屏幕上的运动的三角形,思考: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没有变。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接近180°,这时教师适时提出一个问题:通过测量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接近180°说明什么?(测量的方法會产生误差)接着追问:那现在我们能说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验证呢?使得学生进一步想出更科学的办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

3、让学生在活动中互动

活动认识论认为,个体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个体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个体探索和社会交流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预设计划的执行过程,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活动教学中,课堂因互动而生成,因生成而更新,因更新而呈现出特征。如让学生设计“郊游乘车”方案时,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当发现有的学生设计出错时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和他们一起参与这个活动,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在我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整个过程轻松又愉快,又增进了师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4、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

在活动教学中,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一般说来,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的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这一知识做好准备;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形成新概念或抽象概括出新的规律,活动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感性实践活动和内部心理流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如教学“一个数加减一个接近整百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根据算式“360-196”创设“营业员与顾客的双边活动过程”,从中理解“360-196=360-200+4=164”的计算过程,并归结出:“多减的要加上:”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归结出另外三条:“少减的要再减,多加的要减去,少加的要再加。”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研究总结出来的结论,能帮助学生搞清较难理解的、容易混淆的内容,学生记得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理解,会应用。

5、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

数学教学应突出实践活动的应用性。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趁周末,我设计一次“我帮妈妈当管家”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了解家里这一周的经费收入,以及油、粮、副食、水、气、电、购物等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有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从中,学生不仅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而且通过调查和总结,体会父母挣钱的不容易,懂得要合理地支配金钱。

6、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

活动教学是以不断的探索发现和改进经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本方式,这也使学生有可能在对已知材料的整理、重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深层的联系,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为学生突破、发展已有认知结构提供了基础。这就是说,活动教学实质上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一条有效途径。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遵循教学规律,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就会掌握学习技巧,能动的学习,自信的学习,也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打破了以听为主的学生惰性学习方法,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通过活动、竞争、实践等合作方式,顺利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生活能力提高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内角三角形探究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三角形分割问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