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敏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应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十分强调,古人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过去和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因而阅读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感知后有所领悟,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然,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流利。
二、 范读引路。
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范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词、句、段,教师可以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三、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句子、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我认为应该做到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 。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四、 引导学生理解语意是朗读训练的基础。
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尤其是关键句段,要边读边思边议。我在教《春笋》这一课时,在教学生理解描写春笋生长的句子时,我根据自愿原则,让一部分小朋友读这些句子做小导演,一部分小朋友拿道具到前台做小演员扮演“春笋”,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做观众,看演员的表演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符。一遍表演下来,观众发现“一齐”冒出的表演与课文中所讲的“一个一个地冒出来”不符,“一下子”长高的运用与“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的意思不一样,于是再表演第二遍。接着,又以三个人同时担任三个角色在各自座位上表演了第三遍。这样生动活泼的交往,学生读得多而不腻烦,印象深而非机械重复,全体学生在“放松”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既做到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又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五、把朗读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有人指出,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就是好读,这有一定道理。“正确、流利地读”的基本功是严格训练出来的。我在上《夕阳真美》第二课时,课堂指导朗读达五次之多。这样教学生多读既使学生通过读,意会了课文内容,又使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落到实处。通常情况下,我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做到“三读”。①初读。读通全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②细读。即边读边议,边读边思。细读要抓住关键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辅以试读指点。③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桂林山水》词好句佳,我就让学生反复吟咏、体味,悟出课文中传神的字字句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
六、教授技巧,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要从停顿、重音、快慢、升降四个方面来训练。
1、停顿:(1)标点的停顿:课文中每一个标点都对正确停顿作了很好的提示。一般而言,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而自然段间的停顿最长。(2)词语的停顿: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3)情感的停顿:如:“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两个“愿”后并没有停顿标点,但如果停顿长一点,就更能体现革命烈士甘愿为后代而牺牲自己的祟高精神。
2、重音:(1)词语:词语一般是前一个字重读,如喜欢、慈祥等;如果词语的结构是偏正式,如红花、青草、蓝天、白云,一般后一个字重读。(2)句子:往往重音放在“怎么样”上。如:公园里的花真美啊!(3)根据朗读内容确定能突出中心、表现主题的词语重读。如:<小猴子种果树>中,“我可等不及”,“等不及”应重读以表现小猴子没有耐心。
3、快慢:朗读的速度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快慢适当才能表达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狼和小羊》一课中,狼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读这句话时,速度要稍快些,以表现出狼挑衅的语气,以及它凶狠狡诈的本质。当读到狼大声嚷道:“这个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要读得更快些、更高些,以表现出狼的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样子。相反,读到小羊的话时,速度就要放慢些,声音温和些,以表现小羊的温文有礼和天真无辜。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本性以及作者对狼凶恶本质的憎恨和对小羊的同情。
4、升降 :语句里有了声音高低升降的變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抑扬顿挫搭配得当,听起来就更富有音乐美,更能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语气。如《东郭先生和狼》中,狼说:“先生,求求你快一点儿!猎人一到,我就完了。”读这段话时,语气要下降,表现出狼在求救时虚伪狡猾的面目。再如狼从口袋里出来后说:“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读这句话时,要注意读得前低后高语气稍上扬,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狼得救后露出的凶相。
以上就是我在朗读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是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理解,辅以教者的示范、指点,学生的多读多练,学生读的时候就能真挚自然,就会更好地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感情。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