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

2013-04-29 12:09:06黄珊珊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孤独理想主义人物形象

摘 要:苏童擅长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总是能精确地捕捉到人的一颦一笑。他的小说为我们呈现出了各色的人物形象,性格各异,但在他们身上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气息。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探索和思考倾注其中,于是各式孤独者跃然纸上:被遗弃的孤独者、逃离生活的幽居人、冷眼旁观的孤独者、反常规的逆子、坚持信念的守望者。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将现实中为人所忽视的东西完整呈现,也正如米兰·昆德拉的观点:小说世界是更为真实的世界。在苏童的小说中,孤独者的面纱被掀开,成为独有韵味的审美对象。

关键词:孤独 人物形象 理想主义

苏童在作品中散播着孤独的种子,经一番精雕细琢和南方氤氲的滋润,结出丰厚的果实。只是,这些孤独者不是桀骜不驯的狮,也不是自立自足的神,但其中偶尔有些保持着静默与真诚、探寻生命终极意义的痴人。在枫杨树故乡,在马桥镇,在香椿树街,在江南小宅院,甚至是在飘摇的驳船小舟中,都藏匿着孤独者的身影。苏童在小说中陈列了一具具鲜活而又可悲、可叹、可笑、可耻的孤独者的躯体,抑或我们还能从某个僵持的姿态中捕捉到一丝微弱的可敬。

一、沦为弃儿

什么样的人会被孤立?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和社会文化背景中,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苏童在自己的小说中印证了两种可能:低劣者和优越者。被人群所遗弃排斥的孤独者是可悲可怜的,孤独提供给他们的不是独处自省的机会,而是不被接纳的痛苦。于弃儿而言,归属和爱是太过奢侈的需求。幸而,在现实世界遭受冷落和厌恶的弃儿,在人类的文学作品中却总是能得到作家们的关照。

这里的低劣可以指道德的缺失、社会地位的低下,最直观的莫过于外貌的丑陋。当丑陋者不能引起人同情时,就自然成为被嘲弄的对象,而苏童小说中的群众、旁观者向来极少具有同情心。《骑兵》中左林因罗圈腿而受尽嘲讽,只能在幻想中化身为骑兵,与马相伴。《手》中小武汉是运尸工,一双整日与尸体打交道的手让人生厌、生惧。或许人们认为若无其事的开几个玩笑也并不算十恶不赦,但他们在嘲笑丑的时候,将人性的美好也一并扼杀。《米》是苏童作品中最为阴暗的一部,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五龙是如何在众人的嫌弃鄙夷中沉沦。《巨婴》则是以更为荒诞的手法,讲述一个备受欺凌的女子产下复仇的巨婴。人道主义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丑陋的弃儿——加西莫多,但还是让他博得了吉卜赛女郎的杯水之情,正是这一份情谊唤醒了一具丑陋躯壳下的至死不渝的爱。而苏童没有在小说中注入太多的浪漫情怀,反倒是将无情、自私置于放大镜下,灵魂深处的污垢显得触目惊心。

嫉妒是人隐藏最深的情感。美丽的容颜、卓越的成就都能成为让人嫉妒的因素。优越者会感到孤独,不仅仅是因为高处不胜寒,更因为人群对于优越者的有意回避,甚至是排斥。《蛇为什么会飞》呈现出大众对美的践踏,人们乐于看到女孩由不可亵玩的水中莲,变成可以随手攀折的路边花。嫉妒,作为心灵的敏感区,纵然在教化中被深埋,但稍不留神就能撩起一片烽火狼烟。在苏童看来,要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的荣光实属不易,这是后天习来的美德,因此,在《像天使一样美丽》中只有疯子才能没心没肺地给予他人赞美。

二、避世幽居

苏童笔下深居简出人物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文人雅士,而是缩在墙角的普通人,决然不会被历史铭记,甚至都不会引起邻里过多的注意。他们或居于山林,或处身市朝,担不起“小隐”“大隐”的雅号,不过是一群孤独的幽居者。

面临生活中的矛盾、劫难,逃避远比迎面对抗要容易。对苏童笔下的诸多幽居者而言,“隐”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为了躲避四面楚歌、八面来风、阴谋陷阱。《河岸》中小城书记库文轩失去权势后终日蜗居在驳船里,《红粉》中妓女秋仪爱情无果,便将尼姑庵当收容所,《罂粟之家》中地主家小姐刘素子被一场买卖婚姻夺去生机,与猫相伴。苏童将世界描绘成一片苦海,挣扎是每个人的义务,幽居者渴望一处宁静的港湾,但短暂的小憩后还是会被卷入风暴中。库文轩得弥补自己大权在握时犯下的错,秋仪走出尼姑庵嫁给了粗俗丑陋的老男人,刘素子被土匪和长工侮辱后结束生命。逃避也许不过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小说中将自己深藏的男男女女终究避不开尘世的纷扰。

有时候将自己深藏并不是提防明枪暗箭,只是为了捍卫做人的基本私隐和尊严,更有一份不愿被俗世席卷而走的意志。苏童坦言自己对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欣赏及喜爱。艾米丽的孤独是一种将高贵与腐烂糅合以后所散发的气息。在苏童的一些中短篇中,也散发着这样的味道。《另一种妇女生活》中的简氏姐妹与酱油铺女子只有一层楼板之隔,但经营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前者沉寂简单,后者则每天上演着斗嘴、算计、调戏、偷情的闹剧。简少芬最终走出了酱油园阁楼,她不再是阁楼里避世避嫌的老姑娘,而是彻头彻尾的泼辣妇人。如果回归人群,孤独症就算是被治愈了,那么简少芬应该算一个被香椿树街妇女所拯救的角色。但我们又分明看到她身上的美好与单纯被破坏。随着姐姐简少贞的死亡,南方最后的一点谨慎高傲、内敛自重也消失殆尽。

在《南方的堕落》中,茶客对茶馆老板离群索居的原因做出了诸多假设,自卑、自负抑或其他。苏童更乐意以神秘化的口吻将他描绘成一个生来的孤独症患者,并认为那“不死不活不合时宜的隐居者是时代的哲人”。无论是酱油园还是孔家花园,抑或梅家茶馆,都带着一丝旧式贵族气而与小市民的文化背离,并在无尽孤独中,滋生出了零零星星的思想与气若游丝的高贵。

三、局外旁观

与鲁迅笔下那群爱看杀人砍头的看客不同,苏童所塑造的旁观者非但没有这种低劣的猎奇心,反倒是对生活中的林林总总都没了兴致。在他们彬彬有礼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石头般的心,那种“无所谓”的态度也绝不是一种谦和,而是对一切人、事的厌倦,甚至是对“生”的厌倦。

自加缪的《局外人》大获成功后,“局外人”成为一类人的专有名词。他不一定会生成一张冰冷的脸,但性格上的“冷漠”在他和人群、社会之间划出一道天堑。平凡如你我,有朋友有家人,经营着平淡的生活,不会有意避开人群,也不会做出惊世骇俗之举,但深究其思想,却与主流格格不入。他对身边的一切都无动于衷,最容易被激起的情绪是“厌烦”。他认定一切都无意义,但坚持漫无目的地走下去。苏童笔下的令丰、杨泊不是《局外人》中默尔索的复制品,但这些生活在不同历史时空下的主人公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不同于隔岸观火的自私,在这种不动感情,冷眼旁观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可怕的理性。他们的行动不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而是沿着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进行。《离婚指南》中杨泊认为生育不过是一件无力违抗的自然之事。《园艺》中令丰对父亲的出走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但这样一种处世哲学却往往与社会观念相悖,为社会所不容。《局外人》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法国的司法机构,苏童的写作立场则更为中立。在杨泊与妻子的冲突中,没有人是过失方,悲剧产生于不同人生观的不可调和性。

如果只是为了塑造一些无情冷漠的角色,苏童的作品就缺少了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事实上,透过旁观者的眼睛,我们能看到一些更多的东西。或者说他们提供了另外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加缪曾为自己笔下的默尔索申辩: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著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1}王晟认为:《河岸》这部表面上体现了道家虚无主义色彩的小说,暗地里却充满了无名的激情。{2}旁观的孤独者对生活的“厌倦”源自于对生活的质疑,以及对生活真相地发现。爱情是短暂易逝的幻景,理想总是碰壁,自由和平等沦为空谈,现实中随处可见的是不公平。他们还惊讶的发现,所谓平淡的正常的生活就是像西西弗斯一样周而复始地推着石头,至死方休。普希金乐观地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旁观者却认为:快乐是短暂的,生活终究是一场骗局。在这一场骗局中,他们努力保持着自己的真,拒绝谎言、骗局、花招和情感上的任何矫饰,这是他唯一的坚持。

四、颠覆常情

80年代末,苏童以先锋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作品无论是在艺术形式上,还是创作原则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幻觉和梦成了小说中的常客,小说人物中也出现了许多色彩强烈的反叛者。

《穿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中所塑造的幺叔,是一个家族逆子。幺叔生于南方乡村枫杨树,但并不融于乡村文明。幺叔喜欢戴遮阳帽,穿黑胶鞋,作城里人打扮,但最终没跳上逃往城里的船。幺叔的灵魂没有被捆绑在祠堂灵牌上,而是在枫杨树游荡,自然天地是他的游乐场和最终栖息地。逆子、野狗、疯女人、罂粟,一并构成了一幅野性、蒙昧、凄迷的图。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这样的反叛者,在打破常情与常规之后,新的秩序才得以建立,世界本就是伴随着毁灭与破坏而前进。苏童没有歌咏这种“反传统”的行径,但从他的作品中也分明能感受到一种带着野性和破坏性的美。美则美矣,文中的幺叔是全然孤独的,乡亲认为他是神鬼投胎,父亲责骂他是畜生鬼伢。只有叙事者“我”对幺叔抱以同情和理解。苏童在文中呈现出人的反传统、甚至是野性的一面,不是要以此去对抗传统理性或现代文明,而是希冀着二者能够和谐共存,人们能用更为客观包容的眼光去对待身边的异类。

“追逐自由,标榜个性”往往是反叛者的旗号。但自由并不等同于随心所欲、任性妄为,个人的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权益。若是缺少了理性与信仰的约束,自由很容易就变成决堤的水,带来的不是滋养,而是破坏。苏童小说中的诸多反叛者最终沦为了一味的破坏者。他们的行动受欲念的支配,冲动是性格里的主要元素。如《向日葵》里像向日葵一样灼热的女孩项微微《美人失踪》里特立独行的珠儿,以及短篇小说集《少年血》中出现的一系列躁动不安的少年,都太过任性跋扈。成长的过程是自我意识不断清醒的过程。世界以一种新的面貌展开,他们渴望独立自主、摆脱管制,对于成长即排斥又渴望。他们对“性”好奇而渴望,但在传统文化观念的压制中变得扭曲,于是有了《城北地带》《伞》中少年犯下强奸罪的悲剧。他们对现状不满,却也不清楚自己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于是暴力成了情感宣泄的出口,香椿树街经常爆发血腥的械斗。

反叛者所有的财富就是生命的狂热与冲动,缺少理智与信仰的支撑,其精神实质仍是虚弱的,这种狂热也终究会成为一把烈火,迅速燃烧殆尽。就如克尔凯郭尔所言:如果一个人没有永恒的意识,如果潜藏在一切之下的仅仅是狂野不羁的强力,在阴暗的激情中产生一切有意义或无意义事物的强力,如果无边无际、不可遏制的空虚藏匿于一切事物之后,那么除了绝望之外生活还有什么呢?{3}

五、最后的坚守

苏童惯于将南方描绘得太过堕落,但细读下来,我们还是能抓到一丝明媚。无论是在战火横飞的乱世,还是物欲横流的工业社会里,抑或琐屑的日常生活中,苏童都保留了守望者的形象。他们在孤独者的阵营中占据了至高地位,呵护着自己的理想,坚守心中的道德法则,希冀着目光能穿透滚滚红尘,看清人世的贪嗔痴,领悟生与死的奥秘,更有一份守候人间真情的执著。《十八相送》为人讲诉不老的爱情传说,《三盏灯》呼唤着人性的真善美,《一片云》是为逐梦者抒写的挽歌,《白沙》则是关于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对于这些守望者,我们说他们孤独,仅就他们与人群的关系来界定。其本人倒是处于自满的状态。台湾学者蒋勋认为:孤独没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的缘故。{4}苏童小说中的守望者能够在孤独中处之泰然,他们不惧怕自己与人群的疏离,并乐于在宁静中与自己对话,与信仰交流,孤独成为美丽的馈赠。《碧奴》中满面尘灰的碧奴,面对人市妇女的指指点点,并不觉得羞愧,长途跋涉中磨破了衣裙,但一双眼睛仍灼灼生辉。人们往往喜欢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但行事则信奉“大难当头各自飞”这样一条准则。相依相伴本该是爱情的常态,却成了道德伦理的高线。于是这样的守望者成了难能可贵的范本,同样也成了屹立人群的孤影。

苏童一方面在他们身上寄予希望与光明,一方面又为他们铺设一条毁灭之路。《三盏灯》中战争的火球将整个村庄燃尽,名叫小碗的女孩在枪林弹雨中还要固执地在船头燃起三盏灯,等待父亲归来。也许等战争将旧世界彻底摧毁,新的世界应该从那艘小船上展开。但作者最终掐灭了希望,灯灭了,小女孩死了。但纵然是毁灭,也饱含高洁。

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一刻产生孤独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终生的孤独者。而孤独也绝非生命所应保持的常态,毕竟它与不安、恐惧、悲伤为伴,但很少与幸福为伍。如果说孤独能提供正能量,那么也只有守望者能做出最好的阐释。无论是弃儿还是幽居者,在人生的道路上都处于太过卑微、被动的地位。旁观者认为生活的真相不过是一场虚空,守望者则努力在“无”中生“有”,寻求价值、意义、目的、理想,或只是编织一个梦。反叛者做出乖张和怪诞的行径,以彰显自我,守望者对自身的存在或价值却从不曾疑虑。他们深知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在这无限天地间,微如白沙,轻若浮云,但并没有被这种微不足道感压垮。他们领略到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将自己从群体中抽离,划出“我”与“非我”的界限,保持着生命的圆润与完整。而这种精神力量不应该只成为文艺作品中缀饰,日常生活中也正需要这样一层光晕。

① [法]加缪:《局外人》(序言),柳鸣九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页。

{2} 王晟:《河流的秘语——对话〈河岸〉作者苏童》,见《江南·长篇小说月报》2009年4月刊,第3页。

{3} [丹麦]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刘继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4} 蒋勋:《孤独六讲》,联合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参考文献:

[1] [美]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

[2] 葛红兵.苏童的意象主义写作[J].社会科学,2003(2).

[3] 苏童,张学昕.回忆·想象·叙述·写作的发生[J].当代作家评论,2005(6).

[4] 洪治纲.论苏童短篇小说的“中和之美”[J].文学评论,2010(3).

作 者:黄珊珊,华南理工大学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孤独理想主义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2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 06:29:38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阿来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 07:12:54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阿来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 07:12:44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8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46:30
理想主义长安马自达MAZD CX-5
家用汽车(2015年9期)2015-03-14 01: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