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对中学语文教育的价值研究

2013-04-29 10:37高琴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四书中学语文国学

高琴

摘 要: 儒家经典的显要代表即为著名的“四书”,“四书”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的重要代表,同时在中学教育上,“四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蕴含其中,为中学生的素质养成和品质修养产生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正是由于“四书”中将伦理教育和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置于关键的地位,人们才能不断从“四书”著作中挖掘出中国古典文化的闪光点。尽管“四书”的教育意义十分深远,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并未真正将“四书”的学习放置在应有的关键地位,本文针对当今的对传统文化学习出现的漏洞,重点分析了关于师资配备、教材选编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学习对中学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

在目前的社会中,素质教育的新命题要求中学的语文教育不应当仅仅局限在文学知识的教育上,更应该不断承担中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使命,促进中学生在语文教育的熏陶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形成,从而让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更加受到发挥。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其中的儒家经典更是灿烂辉煌。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就是极大地发挥出儒家经典的教育价值并将其应用到语文教育上,不断利用儒家经典促使中学生的身心和交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四书”中有益于中学生素质养成的教育思想

“四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涵盖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这四部著作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社会的文化氛围中,同时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启示。“四书”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

(一)重视伦理观念的养成

作为一代圣人的著名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非常注重人的伦理教育。孔子所强调的“伦理”有着十分丰富的理念内涵。而在随后的《孟子》著作中更是对儒家先导孔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推进,强调重视封建伦理道德在社会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这些儒家的深刻思想和道德内涵深深影响了每一个华夏儿女,与此同时,在《大学》著作中也同样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在第四部著作《中庸》中更是将“诚”至“道”的教育目的进一步推进和延伸。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教育思想以“四书”作为了指导理念,自始至终地将人的发展完善以及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地连接到了一起。

(二)重视音乐的教育意义

儒家经典(以“四书”为显著代表)普遍认为:如果教育要达到明人伦这一要求,就必须和礼乐结合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人的思想观念的提升需要不断有艺术的影响和熏陶促使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也就是教育中的认知技能要和人的情感熏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从古代教育直至现代教育,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必须不断将人全面培育直至全方面发展和共同进步,这一教育理念的实现就需要礼乐即音乐教育的融合。在我国中学教育中,教师应当明确了解到学生喜欢追逐流行音乐的喜好,也要明晰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从而导致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难以形成,由此直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走向失败的结局。因此,重视音乐教育并且利用这一有利的艺术手段来融入到素质教育当中逐渐养成学生应有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熏陶,让他们在现在学习中不抛弃经典的传统文化。

二、国内中学语文教学中“四书”学习的基本情况

1. 师生对“四书”学习的认识

古典文学并非等同于枯燥文学和生涩文学,例如在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老师的成名和广受好评就是因为她生动地讲授“论语”,从而得到了一致好评和各个年龄段的求知者的喜爱,在这广泛的观众群众学生也占据了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学生并非对我国传统的古典文化缺乏兴趣,而是学校应当担起应有的义务,最大化地去引导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研究、探索兴趣。

2. 教材选编情况

高中的教材相比于初中的教材对儒家经典“四书”的重视程度更高一些。不同的学习版本中,高中选修课程教材都大大添加了“四书”的学习内容。如若亲自去将语文教材深入地解析以此,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了解到,“四书”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少的,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学生的阅读量,换言之,学校没有相关的“四书”教材,无论是统编还是自选教材,都比较缺乏,是造成中学生对“四书”、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了解不够的重要原因。由于设课的问题,中学生的课业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 三、学习“四书”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的建议

(一)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国学研究小组

教育部门要建立汉学研究团队,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中国本地的大学教师,当地图书馆古典文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挥从而对材料进行精选,不断优秀化素质教育中的经典文化内容。在这方面的显著代表例如青岛出版社就曾经具有专对性地为全市的中小学生进行编选的注音版《国学启蒙经典》读物,这一读物的刊发收到了十分显著的、良好的效果,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经典文化进行引导和提供帮助,这会非常优良地引领中学生学习“四书”乃至整个完整的儒家经典的走向正确而又光明的方向。

(二)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

在通过教学实践而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制后,根据实际情况,教育部门可以在中学中全面推广“四书”等国学课程。教师在讲解“四书”以及其他国学经典的时候,要多注重一些教学方法,不能采用一味课堂灌输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探求新途径。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新时期的内在要求,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为基础,进行学习和研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总之,儒家经典的实质是教会人们如何去做人。所以,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就应该更加明确以“四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化内容,并发展成一种习惯阅读和学习,这是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习惯,诱使年轻国学经典进行学生的品质的最终养成和维持。

参考文献

[1]陈杰思.中华十大义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李鎏.国学基本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3]张为才.国学启蒙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M].青岛出版社,2005.

[4]何可永.孔孟之道(《中华经典诵读丛书》)[M].英国:达雅书局,2008.

[5]李鎏.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四书中学语文国学
论陈普《“四书”讲义》中的“为学”思想
“垂”改成“掉”,好不好?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朱熹的《四书》与“五经”
《大学》在《四书》序列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