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数学“活”起来

2013-04-29 09:24陆海燕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影长旗杆桥梁

陆海燕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置生活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生活化,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所以,我们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或找一张家里的存单),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学生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教师适时指出因国务院规定个人储蓄存款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其纳税额为利息的5%.利息少掉的部分就是利息的5%,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于理解,更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学校旗杆的高。旗杆那么高,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先用绳子量旗杆,下来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旗杆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旗杆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旗杆高:旗杆影长;或:旗杆高:竿长=旗杆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也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折纸鹤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折纸鹤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这样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应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机衔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真正架起生活与数学间的桥梁,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让数学活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数学的真谛,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猜你喜欢
影长旗杆桥梁
测量旗杆的高度
“拐弯”的影子
贺晋年东北剿匪拔掉“四大旗杆”
旗杆到底有多长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利用相似形解决影子问题
一道光学题的多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