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对儿童各项能力发展的教育功能初探

2013-04-29 09:24吴薇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民间美术黑龙江

吴薇

摘 要: 民间美术既是一切美术形式的基础,也是各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就现况而言,为了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民间美术走入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各阶段的美术课堂之中。本文以学前教育为研究对象,并以自己所生活的地域为研究基础,对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对培养儿童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作用进行了一定阐述。希冀通过本文的阐述,呼吁相关从业者重视民间美术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间美术;儿童教育;黑龙江

一、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概述

黑龙江俗称“黑水”,早在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人类的足迹。经过数万年的历史流淌,这里形成了灿烂光辉的“黑水文化”。从人类在这片黑土地上生根开始,这里先后迎来了诸如:鄂伦春族、赫哲族、满族、锡伯族等46个少数民族。在这些民族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民间美术作为各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不仅体现了黑河流域人民质朴、纯真的民风,而且这些民族文化综合在一起,使得黑龙江流域的民间艺术绽放出了缤纷多样、绚丽多姿的艺术效果。细化这些民间美术,可以发现:剪镂艺术、雕塑艺术和服饰艺术是这些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

(1)剪镂艺术

对黑龙江民间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捕鱼捕猎是远古时期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居民的主要生产方式,于是,运用鱼皮、兽皮和桦树皮形成的剪镂艺术也成为了这里居民装点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例如:针线包、荷包、烟袋上面贴着由鱼皮或是兽皮等材质剪成的花纹或动物纹样等。再有,黑龙江地区盛产桦木,先人除了运用桦木盖屋、造船之外,还通过它来制作器皿。通常,为了使这些器皿具有使用功能之余还附有一定的装饰性,聪明的祖先还利用桦树皮正反面强烈的色泽对比这一优势,进行诸如生活场景、花纹、动物纹样等装饰纹样的剪镂。

(2)雕塑艺术

据考古专家证实:据今5000多年以前的“新开流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陶猪、陶狗等雕塑作品。此外,这里还不乏运用木质、贴纸和鱼骨等其他材质的雕刻。与纯艺术形式的雕刻艺术不同,这些艺术要么与各民族的信仰有关,要么是建筑的一个或几个组件,要么是配饰首饰,具有极强的实用功能。

二、民间美术在儿童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1、传承本民族文化

综上分析,不难发现:作为黑龙江流域人民风土人情的一个缩影,黑龙江流域的民间美术蕴含着居住在这里各民族人民质朴的审美情趣。这些艺术,既是艺术的一个源头,也是艺术的一种流派。不仅代表着黑龙江传统艺术的过去,也是中华艺术文化的瑰宝之一。而将这些艺术渗透到当地的儿童艺术教育中,不仅是儿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传承这些民间艺术的方式之一。

2、与当前教育目标相契合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到:“要以健康、优秀、向上、贴近幼儿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为载体,使幼儿通过系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实现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通过这一指示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在黑龙江地区的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中,大力运用黑龙将民间美术这一教育资源,能够让儿童了解、认识和传承他们本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的他们的审美和认知能力。

三、民间美术在儿童教育中的功能探析

1、培养民族认同感

在韩国的幼儿园课程中,学习长鼓这一传统乐器,是每一个儿童的必修课;无独有偶,日本的幼儿课程有专门教授穿戴和服的课程。显然,将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学习注入到学前教育课堂中,能够使幼儿有一个了解本土文化的平台,也是感受和认知自己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人曾说:“民间文化是最能够体现一个民族根本性格和情感的媒介”。以黑龙江流域为例,身处在高寒地区的人们,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相生相克的过程中,也练就了他们聪明、勇敢、直爽真诚的性格,而这些特征也在其美术作品中有着充分地体现。例如:不管是桦木剪镂,还是鄂伦春族人民用兽皮制成的民族服饰,都呈现出了粗犷、不拘小节的艺术特征。而这一现象带给我们教育从业者的启示就是:将黑龙江流域的民间艺术应用于儿童艺术教育过程中,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2、培养认知能力

所谓认知能力,其主要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五个方面。于3-6岁阶段而言,这一时期正是人类感官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类从形象思维逐步向具象思维过度的重要时期。而在幼儿教育中,将黑龙江民间美术通过画笔、涂鸦和剪纸等方式传授给儿童,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而且在正确的引导之下,还有助于儿童主动去认知和感受他们眼中的新奇事物。在此过程中,也就实现了培养他们思维、记忆和主观能动性的目的,进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等方式,让儿童了解黑龙江流域的服饰文化,然后再让儿童以此素材,为自己“设计”一套衣服;或是在元旦、六一等节日中,与音乐教师配合,为儿童制作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面具,并让他们带上这些面具去表演节目。

3、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作为理解能力的一种,它除了以感觉为依托之外,还与人生体验、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认知能力有着紧密地联系。可见,先天因素与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固然存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后天的培养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于黑龙江流域的民间美术而言,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结构,或是色彩、材质等,其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地域的鲜明特色;与此同时,与我国所有的民间艺术一样,黑龙江民间美术作为黑河居民民族精神和人生价值观的完满体现,还具备及其浓重的象征意义。而正是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的诸多优点,也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该艺术形式是培养本地域儿童审美意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教育题材。

需要提示的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进程,因此,教师除了在日常课堂中大力应用之外,还可以在校园环境中加以注入。例如:将鱼皮、兽皮剪镂艺术贴于走廊、活动室、休息室墙面上;或是在儿童日常使用的桌椅板凳上贴上本民族抽象化的飞鸟走兽等图案纹样。

结语:

以上,结合笔者的个人认识,就将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培养儿童各项能力的作用和方法进行了一定阐述。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有效地将民间美术通入课堂之中,既是民间美术在当代顺利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幼儿民族认同感,培养他们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良好方式。同时,事实还告诉我们:民间美术与幼儿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即:唯有通过教育,民间美术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传承和弘扬;也唯有以民间美术为素材,我国的幼儿教育才会有创新可言,也才会发挥启蒙教育的最终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晓畔,廖红等著.《浅谈黑龙江民间美术》[J].《世纪桥》.2008(02):P(82-84)

[2]宇恒著.《黑龙江流域民间美术对幼儿艺术教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艺术研究》.2011(02):P(144-145)

[3]伍新春著.《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项目,“关于黑龙江省流域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的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12525027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民间美术黑龙江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黑龙江弃风博弈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