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三个基本原则

2013-04-29 09:10乔世忠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科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乔世忠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教学与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我们应该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积极寻找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最佳的结合点来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科能力

一、适宜原则

教学内容适宜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讲授,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开发教学资源。

在以講授和练习为重要手段的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讲解。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时候,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机械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费时费力,弄巧成拙。我们应该选择用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很好的表达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计算机智能绘图、快速求解、动态交互、虚拟现实的技术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函数图象和性质、求方程近似解、空间几何体、点线面位置关系、动点轨迹方程、圆锥曲线参数方程等知识的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几何画板、Flash、Excel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动态地呈现,建构出学生不太容易想象的真实场景,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可视化、动态化,从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假设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一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必须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有利支持。

二、适度原则

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符合学科教学特点,明确使用范围,使用目的与频率要与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一致,避免过度泛化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处于“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主要作为演示工具、交流工具和个别辅导工具。作为演示工具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课件是应用中标志性产物之一。然而,目前相当数量的“课件”只不过是板书搬家式的投影片。信息技术强大而直观的显示功能,使得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显示大量的教学内容成为可能,经常由于设计不当而造成教学容量大,节奏快,忽略学生的思考与参与,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一些课件教学设计上的缺陷使得课堂教学被限制在一个预设的框框里,对于课堂教学的灵活多变、动态生成等特点应变不足,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反而被课件束缚住手脚,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不尽人意。

好的技术手段,只有得到教师的正确运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使用信息技术就是要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需要关注的数学关系与对象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关系创设直观的情境,强化教学主题,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技术的同时又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技术,用技术代替师生的思维活动与情感交流,如果经常全盘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一切的知识都形象化了,那样学生的抽象概括、空间想象能力就有可能下降,甚至造成思维上的惰性。所以要适度运用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控制其使用范围,更要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活动,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想象能力、创新与迁移能力。

三、实效原则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要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形式主义,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探究、合作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应用中首先考虑能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使信息技术即有利于兴趣的激发又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其特有的效能。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是数学能力的体现,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然而目前一些教学课件与课程教学脱节,开放性不强,导致课件与教学活动相对独立,缺乏对教学的支持。还有一些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不明确,缺少教学设计的支持,仅仅是为了应用而应用,不分内容不分对象,用了信息技术的还不如不用的更有效果,这种无效的使用纯粹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在应用中,我们应注意应用了信息技术应比不应用更有效,并且这种有效比传统教学更方便获得。

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整合是自然的,该用则用,无用则省。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以及交流合作,实现自身知识的建构,从而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科素养,获得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正确的观念与必备的能力。这也是信息技术应用性有效最有价值的评价标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应用的三个基本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以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使教学效益最大化。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只有在充分认识教学目标,并确定教学策略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信息技术的介入,并且要掌握好信息技术应用的时机、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达标中应起的作用。结合以上原则,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环节上应该积极探索,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和的最佳切入点,做到围绕学科目标,强化学科重点,回归学科本位,提升学科价值。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试论依托中学生物课程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能力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