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国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并且能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从汉字本身入手进行德育渗透。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它表意最明白、最精确、最有灵性。据了解,运用汉字的人比运用其他文字的人更具想象力。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汉字,几千年来不知滋养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我们会在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不断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我们怎能不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时,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特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教育他们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 在朗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朗读是培养语感、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要想在朗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应该让学生参与朗读表演来感受作品所蕴含的道德情感。朗读前一定要让学生先理解作品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激活作品中的德育因素,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总理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就会对周总理的离世产生强烈的悲痛和惋惜之情,进而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充分挖掘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通过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规范、典型,思想性极强。教者要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紫藤萝瀑布》、《热爱生命》等折射着时代的气息,字里行间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学习两这篇课文,要使学生懂得应该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
如,《岳阳楼记》、《梅岭三章》、《最后一次讲演》等,让学生从前辈的典型事例中,了解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天下,放眼未来,刻苦学习,不倦探索。
4. 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人说:文以载道,因文悟道。所以说,作文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1)在作文指导中进行德育渗透。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例如,有些学生总是用灰色的眼光去看社会的阴暗面,在其作文中,缺乏理想追求,消极对待生活。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使其回归到真、善、美时代的主旋律上来。
(2)在作文批改中进行德育渗透。文章是情感的流露,教师所面对的作文,常常就是在面对学生敞开的心扉。所以,我们为学生的作文写批改评语时,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适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情操。
(3)在作文讲评中进行德育渗透。作文讲评要发展学生的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讲评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使“作文”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5. 通过丰富多彩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开讨论会等。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认识的提升,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6. 通过语文教师自身魅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德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去感染、影响学生。有一个故事很令人感动。有资料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孔子不喝“盗泉之水,是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我想,孔子的这种做法会深深地影响他的学生,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