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乡》单元教学实施建议

2013-04-29 00:44王立宽
关键词:家乡垃圾交流

王立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20-03

单元目标

1.了解家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

3.知道环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知道怎样减少垃圾,了解废物处理的方法。

单元内容

主题7 可爱的家乡

主题8 家乡的变化

主题9 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主题10 变废为宝

主题7 可爱的家乡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2.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建议

授课3课时

(一)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调查搜集家乡美丽风光和精神文化方面的资料。

个人或分小组:以个人为主即可。

方式方法:报刊、广播、电视,图书馆、网络、成人、自己。

区域范围:省、市、县、乡、村。

资料种类:文字、音像、图画、照片、地图。

指导学生做准备要适当、适量。要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不要加重和拔高。

2.教师准备有关音像、图片、地图等资料。

3.师生课前调查、搜索家乡物产资源的资料及实物。

(二)活动过程

1.汇报交流家乡的风景。让学生把知道的家乡风景名胜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介绍,组织猜风景图片,扮演导游等活动,个人和小组形式相结合。教师要适时进行参与和指导,并进行补充,完善和总结。

A.教材呈现的是由远及近,教学中也可由近及远或远近结合,灵活掌握,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远近层次,教师可利用有关地图辅助教学。

B.“知道”的含义是指学生听到、看到和去过的情况,学生都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尤其要重视和挖掘学生实地游历过的情况,让他们具体描述美丽的情景,哪一点美,美在何处,什么特点,心情如何等。自由抒发出切身体验和感受。要注重让学生展示差异和特点,切忌重复雷同。(事例)

C.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个人汇报和小组交流的过程,适时鼓励、指正和参与,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尤其要注意对小组活动过程的指导和对弱势学生个体的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自信,积极参与(事例)。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和课上做到的,教师都要准备和做到,把自己做为活动中的一员,从而真正完成一个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任务。

D.教师在指导和补充总结时要掌握学生构成特点,城乡差别,体现区域特色,远近结合以近为主,以唐山区域为主,如沿海,平原、山区或各县区的景物特点。

2.表达赞美家乡的可爱。让学生把家乡的美丽,对家乡的热爱用说、唱、跳、画、照、剪、贴等多种形式进行个性表达。可组织一次热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做一个家乡风光展览。

A.赞美家乡应补充上精神文化内容,如人物、精神文化、风俗等。

B.让学生讲出表达的内容、特点、感受。教师也要做一个赞美家乡的展示。

C.组织主题活动和展览要根据学生表达状况和意愿而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要强加和拔高。

3.介绍展示家乡的物产。先分小组进行交流,然后班内集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提示补充。

教师指导学生介绍搜集家乡物产的过程,总结调查、寻找家乡物产的内容和方法。

让学生品尝家乡特色食品,加深体验。(事例)

A.教师要及时将学生介绍的物产进行板书,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思考。(事例)

B.教师要重视学生调查,搜集的过程和方法,即怎么做的,适当讲出一些物产的特点、用途等。

C.教师可以唐山的地理特征、物产资源、进行补充讲解,从地上、地下、水中、山中,从矿藏、工业品、农产品、手工艺品,食品药品等多方面使学生有初步的整体了解,从而更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增强自豪感。

D.搜集、品尝物产时要对学生进行文明、安全、卫生指导。

主题8 家乡的变化

一、主题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和关心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2.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建议

本主题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交流探究能力,宜采用课上课下交叉进行。考虑到品生课在课下活动较多,授课时数可采取低限标准,以下均如此。授课2课时。

活动过程:师生共同设计制定调查方案

研究调查内容,家乡的变化有哪些方面,可从学生易于理解的衣、食、住、用、行、水、电、暖、路、讯等方面入手,精神文化层面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而定。调查对象,地点,调查方式方法等。

1.制作调查表,允许各小组有差异。把学生划分小组,明确分工,实施调查。

A.开展社会调查是本主题的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发现和研究问题,体验方法和过程,树立合作意识,发展各方面能力。教师要考虑周到细致,密切关注,悉心指导,使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

B.调查表不必面面俱到,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各小组可有所侧重,每人分工要明确,要做好记录,做好互相配合。(个人搞也可以)

C.教师对学生的调查要在时间、地点、安全等方面做好安排。要根据城乡不同区域特点进行。

D.教师也搞一个调查。

2.交流调查情况。各小组交流汇报。小组成员各讲一部分(1人为主,其他补充也可以),既要介绍变化的情况,还要讲调查的过程,发现了什么问题,对家乡的发展有何想法和愿望。

展示调查搜集的图片资料。

教师介绍自己的调查,补充总结学生的调查。

A.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事例)每个小组交流介绍时,大家要认真听、看、想,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B.教师要关注学生调查的过程,方法,分工合作情况,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帮助其总结提高。

C.多给能力、自信不足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3.欣赏。播放展示家乡变化的音像、实物、有前后对比更好。

主题9 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一、主题目标

1.知道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通过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状况培养初步的生态意识。

二、活动建议

授课2课时

(一)活动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对居住地、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教师要对调查内容进行具体说明,有那些方面,如卫生、空气、水、好与差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环境知识,影响破坏自然环境的因素。

2. 教师准备有关公共与自然环境正反两方面资料。

(二)活动过程

把第40页内容提前与第37页合在一起进行。

1.说一说,议一议。学生把观察、调查的情况说一说。去的或了解的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什么感受,环境包括什么内容,最好有好坏对比,这些环境状况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外地情况也可以。学生说时教师用板书将环境被污染破坏情况进行分类,如垃圾、空气、水、噪音、光等,什么污染对我们社会影响最大,造成污染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解展示有关资料,影像的效果好,作出小结,环境的污染破坏主要是人们的急功近利和无知造成的,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利,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创造与保护。

A.教师在与学生问答时要有探究、提升意识。培养学生能力,不要做简单重复耗时无效的问答,提倡个性和特色。

B.教师在指导总结时可以用具体事例重点在垃圾、水、空气几方面说明,如汽车、工厂废气废水的危害等。

C.教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知识性问题要重视,及时给予解决。(事例)

2.想一想,怎么做。让学生设想一些办法,好的环境应怎样保持和维护,差的环境怎样避免和改善,同学们能为此做些什么。

制定一个爱护、美化环境的行动计划,在家里、学校、公共场所,从卫生、节水、垃圾处理主要点即可,不要求太高,但要做到做好。

教师在启发学生想办法时要注意分析形成环境现状的原因,以锻炼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方法。

主题10 变废为宝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了解废物处理的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二、活动建议

授课2课时

(一)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调查垃圾的产生,学生了解家里垃圾是怎么产生的,是什么,有多少,进行统计。教师可从大一些的范围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处理情况,如一个社区或城市。

(二)活动过程

1.课内交流垃圾的产生。学生把了解的情况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类。要注意指导学生分析两点:一是垃圾怎么产生的,二是不同学生家里产生的垃圾量会不同,什么原因,从而为后面怎样减少垃圾做铺垫。

然后师生计算一下整个楼(村)、社区(县)、城市每天产生多少垃圾,教师可出示各种堆积如山的垃圾图像资料,指出解决处理垃圾是世界难题。

2.讨论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及怎样减少垃圾。让学生谈一谈对垃圾遍地和干净环境的不同感受,如教室清扫前后,学习桌、饭桌收拾前后的情况等。

教师将学生的看法板书概括,指明垃圾不仅给人以视觉污染,还会影响环境卫生、污染空气、水、占用土地,危害人的健康,可讲一些事例,如废电池的危害。

既然垃圾主要是由人造成的,就尽量想法减少它,让学生根据活动1的铺垫思考减少的办法,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不买过度包装物品,不剩饭,不损坏物品,以上这些有的可自己做到,有的可提醒家长做。

3.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根据师生以上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垃圾分为几类、包括什么、怎么处理。

不可回收垃圾,果皮、剩饭菜等。

可回收垃圾,塑料、纸张、金属等。

危险垃圾、电池、药品、灯管等。

变废为宝主要是指对可回收垃圾,教师可以介绍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废物回收利用的方法。

特别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废旧电池,并要提醒家长,不要乱丢,集中处理,这一点很重要,我国目前做的很不好,要从小孩做起,他们也能做好。

备注: 本单元教学所体现的课标内容标准主要是

健康安全的生活:

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8.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10.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2.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6.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7.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8.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9.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

10.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猜你喜欢
家乡垃圾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垃圾去哪了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倒垃圾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