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的翻译研究

2013-04-29 05:14周天晖
作家·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平衡策略

摘要 语言模糊性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追溯其渊源可以到古希腊时期,并且模糊语在现代翻译界也是语言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言模糊性属性不管是在人们日常语言交流中,亦或是在文学创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英汉翻译过程中,因为多种文化因素,导致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精准地翻译出原作品的内涵主旨。本文将探讨文学语言模糊的内涵,并对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翻译策略深入研究,进而达到语言模糊性与文学作品表达精准性的平衡效果。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 西方文学作品 英汉翻译 策略 平衡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古至今,语言模糊性特征一直存在着,并且也是现代语言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不管在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沟通中,亦或是文学作品创作中,模糊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英文文学作品过程中,难免会碰上由于语言模糊性而产生的反翻译障碍。为了能够精确地翻译出原著作的主题内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对原文合理调整,进而符合接受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方便读者理解。

一 模糊性语言概述

1 模糊语定义

如前文所述,语言中的模糊性特征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着,历史上第一个对模糊语进行定义的是皮尔斯。他提出,“当对于一件事物的理解会产生不同可能性时,即使交流者进行了缜密的思考,依然难以确定这件事物的归属性,那么这件事物就是具有模糊性的。”这种模糊性,在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中指的是不确定性,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与多种想法的可能性。虽然语言中的模糊性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由于我们长期使用,因此会潜意识接受这种想法,并且不会影响人们交流沟通的目的实现。所以,我们可以将模糊语定义为,语言自身具有的属性,是人类长期使用语言交流形成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表达方式。

2 模糊语的属性与特征

语言具有的模糊性是其自然属性,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或者含糊性。例如在英语中一些词语,big与small,high与short就算是几种模糊形容词。一个物体到底是多大才算是big,多小才算是small,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另外,我们在形容一个人身高的时候,到底多高才能用high,多矮才算是short,两者的界限与指向是不确定的。为了弄清楚模糊语的内涵,我们还需要明确语言模糊性与词语含糊的差别。首先,语言模糊性是一种自然性,是客观地存在于人类自然语言之中,是存在于语言范畴的模糊属性。而词语模糊客观地说,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并不属于语言范畴内,而是属于言语表达范畴;其次,语言模糊性在一个特定情境内只有一种含义,除了这个含义外没有其他意思,而词语的歧义在同一个情境中却包含了几种意思,如果情境不同,那么意思也相应存在差异,哪怕是同一个情境,其意思也会有不同;第三,语言模糊属性,我们不能消除它,只能去最大程度地利用它,然而词语歧义就不同了,由于歧义是一种言语表达范畴,我们可以根据情境,也就是根据词语歧义的上下文来精确掌握它的意思,避免出现运用不恰当的现象。

对于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分成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作为社会认知主体的个人,因为自身认知条件的客观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们在语言运用中对客观事物表达描绘过程中,在界限区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我们一般说的姨妈,就是一种模糊称谓词语,因为姨妈有可能指的是妈妈的姐姐或者妹妹。另一方面,由于事物自身发展的持续性,会让我们难以用十分精准的语言来描绘它们。例如,在同一色谱中的相同色相的色彩,在相近区域的饱和度上我们就难以用十分准确的语言来描绘它们,基本上都会用模糊语来表达色彩不同的饱和度。

3 文学作品中模糊语翻译的意义

模糊语在我们日常交流与文学创作中都发挥出巨大作用,尤其在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模糊语可以帮助翻译工作者将原著的语言魅力与主题内涵更加含蓄巧妙地转化为目的语,并且可以让翻译作品的语言更见简练精准,拓展读者对作品的想象力,深刻体味到文学作品带来的异国风情与语言魅力。我们在西方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能否将原著模糊语巧妙地转化为目的语,让目的语对读者产生与原文相同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作品翻译水平的高低,所以我们需要探讨西方文学作品的模糊语翻译策略,进而让读者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

二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翻译策略探讨

翻译就像是婚姻意义,是一种相互妥协的文字艺术,高水平的语言翻译可以带来两国成功的文化交流,而劣质的翻译就会导致文化交流的误解。因此翻译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面对不同语言,我们需要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实现不同语言的成功转化与传递。

1 符合原文精神

文学作品翻译首先要以对应的形式来再现原著的模糊语言魅力。试看杰克·伦敦创作的《马丁·伊登》序言的引诗:

例1:Let me live out my years in heat of blood/Let me lie drunken with the dreamers wine/Let me not see this soul-house built of mud/Go toppling to the dust a vacant shrine!

(让我在激情沸腾中度过此生吧!/让我在醉生梦死的梦幻中沉醉吧!/不要让我眼前看见这雕塑的肉身,终于以空虚的身体毁在尘世中!)

翻译作品中的语言是诗歌创作中事物形象与语言模糊思维相互融合的产物,翻译者的翻译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不但精准,还具有模糊性,使作品语言美感呈现给读者。这样文学作品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作品语言具有魅力。

2 模糊描述,重现作品意象美

我们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糊性描述,重现文学作品中人物意象模糊带来的美感。例如丹·布朗在创作小说《达·芬奇密码》中运用了众多意象性语言,为读者形容出兰登的模样。对于原著作者来说,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述内涵具有深刻意义,也是作者对主人公形象性格刻畫的直接表达,因此小说中这些模糊性语言也具有了象征的涵义。对于读者来说,这些描绘人物形象能否转化为阅读者们的思想意向就难以知道了。但是在中文翻译的作品版本中,翻译工作者就对这些语言进行了有利的铺垫,例如“犀利的眼神”、“一片暗色的胡茬”等,无形中为后文的“书卷气般的吸引力”进行了良好的铺垫,也可以完整地保留原著中的意象美感。

3 模糊语义的翻译

文章中,整个句子看上去十分容易翻译,但是其中却深藏着另外的涵义。面对这种翻译,我们可以称作模糊语义的翻译方式。例如:“不积跬步,难以至千里”中的“千”指的并不是精确的一千,而是表示有很多,距离长的含义。我们利用模糊语义可以让文学作品具有巨大表现力,而对于这种语言的翻译工作也是考察一个翻译工作者能力的重要标志。

例2:At each fall there was a cheer;and everybody was anxious to have the honor of offering the conqueror a knee.

这里的“a knee”是一个清晰准确的名词,表示“跪着”,然而这个简单的词语具有许多含义,例如在古代社会中,大臣拜见皇帝要下跪,代表臣服忠诚;孩子拜见父母要跪下,表示孝顺与感恩。不同的语境有自己固定的涵义,我们要通过上下文的情境来分析,可以将上句的“跪着”翻译为“对征服者表示忠诚”,这样就可以让语句更加契合原文的意思。

例3:Lady Dobbin was at Highbury last night with three of them.Such figure!my dears.

语句中“Such figure”的直接意思是“如此的身材”,但是并不能反映出身材的高矮胖瘦。我们看到一个感叹号,可以表达出原著作者的主观情绪。所以,如果直接翻译会令读者对原句不知所云。而翻译人员联系上下文情境,将“Such figure”翻译为“身材好难看啊”,就将作者的强烈情感巧妙表达出来,让译文散发光彩。

4 模糊词语的翻译

在许多西方文学作品中,一些模糊名词所表达的含义或者指代方向是不明确的,例如一些模糊名词“hill”与“mountain”之间,指代的意思是不明确的或者是两者之间界限是模糊的,一般在英文中hill指的是大山,mountain指的是小山,那么山究竟多大才叫hill,多小才叫mountain呢,两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我们看杨必先生翻译的小说《名利场》对于模糊词语采取的翻译策略。

例4:“O Joseph,we know that story”said Amelia laughing,“…but persuade Mamma to write to weite sir something Grawley for leave of absenee for deer Rebeccea…”

这里的“something”是模糊性名词,表示表述者不知道的一些事物,在原句中指的是克劳来的名字。而根据小说上下文的情境,利倍珈只是短时期住在赛特里的家中,并且她将要按计划去克劳来家做家庭教师,所以利倍珈在赛特里家中居住的时间短暂,外人对其关注度也不高。对于赛特里来说,利倍珈要去哪里,做什么工作,何时去,他的关注是不多的。因此赛特里对克劳来是什么样的人,根本不清楚,因此记不住他也符合我们的正常逻辑,因此杨必先生在译文中将“something”指代为赛特里并不怎么熟悉克劳来。我们日常生活中,跟别人会这样说,“今天下午逛街,遇到那个李什么同学了。”因此杨必先生在翻译中保留了原作中的模糊词语,将“something”翻译成“什么”。

另一方面,许多西方文学中的形容词具有的意义也是不确定或者含糊性的。比如,温热的水与火热的水,我们说“温热”与“火热”就是两个典型的模糊形容词,到底温度是多少才算是温热的水,温度是多高才算是热水,这些在温度计上都没有标明。面对具有模糊性的形容词,杨必先生的翻译策略又如何呢?

例5:Cuff goes home every Saturday,but cont this,because he was has two black eyes。

我們从字面意思,会将“he was has two black eyes”翻译为“他的两只眼睛被人们打成了黑眼圈”,但是仔细想,只有人们休息不好才会有黑眼圈,而眼睛被打之后才会出现青色,所以杨必先生将这句翻译成青色而不是黑色,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克普原本每个周六回家,但是这次不行了,因为他的双眼都被人打青了”。

结语

虽然模糊语会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带来一定阻碍,但是如果合理运用它们却可以让文学作品显得更有特色,让读者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原著作者的主观情绪与创作意图。不同语境下,语言的模糊性会呈现出不同的涵义,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更加明显。所以,我们对西方文学作品翻译需要结合作品自身的特征,并结合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等方面来选择最优的翻译方式,进而让读者欣赏到最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 程绍华、陈阳:《从读者接受视角看文学作品中色彩词的翻译》,《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8期。

[2] 党小苗:《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与翻译策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 孙开建:《试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策略选择——以“Gone with the Wind”的中译本为例》,《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4] 林文艺:《文学作品——剧本翻译的探讨》,《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5] 陈振东、黄樱:《口译中的模糊信息处理》,《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第1期。

[6] 吴世雄、陈维振:《中国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研究述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7] 郑中求:《翻译家林语堂研究述评》,《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8] 李兰冬、邢文英、杜丽华、张学龙:《试论〈名利场〉中的模糊语言翻译》,《芒种》,2012年第13期。

[9] 薛忠:《从英汉句法差异论杨必译〈名利场〉的翻译》,《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0] 王少娣:《试论模糊语言在翻译中的审美再现——从林语堂之英译〈浮生六记〉谈起》,《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周天晖,女,1977—,四川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工作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平衡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Passage Four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