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淑君
摘 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功能,集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等于一身。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降低教学难度,优化科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以科学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可以给学生带来乐趣,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良好的锻炼,更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捷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许多科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现代教育技术能轻松实现图、文、声、像等多媒体的再现功能,把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在头脑中产生疑问,导致探索欲望的产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实现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换,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使学习更轻松、更有趣。例如,在教学《云的观测》这一课时,我利用了课件,在导入时让学生欣赏一段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云层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时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云是怎样组成的?”学生产生了好奇,更想知道下文,再让学生观看云形成的视频。这样云的高度和形状在观看中一下清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在观看中不费力气就解决了。如果带着学生读课本上描绘云的文字,相信他们没有那么高涨的情绪投入到这课的学习中。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培养的是会学习的人,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所以,在科学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个重点。但现在的学生依赖性强,怕动手,耐挫性差。教师就应针对这样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逐步引导学生在实际中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蚕豆发芽》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近半个月的连续观察,了解蚕豆发芽的过程,写好观察日记。每人三颗蚕豆,一个烧杯,一根筷子,三枚回形针。把三枚回形针固定在筷子上,再把蚕豆放在回形针上,使三颗蚕豆一颗浸在水中,中间的一颗三分之二浸入水中,一颗在空气中,然后观察蚕豆发芽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学生刚开始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按照要求去观察,仅仅停留在蚕豆芽冒出来了没有。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让学生用照相机拍下蚕豆变化的照片,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出蚕豆发芽需要什么条件。这样,教师处于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一天一次让学生集中起来,让他们探究发现了什么,需要探讨的是什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真的发现了在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这些问题的提出、验证都是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深科学知识的理解
科学教学在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线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人体呼吸器官时,在学生观察人体实物塑像后,再由多媒体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各部分的名称和必要的注解,在出示文字时,闪烁相应的器官部位,从多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手段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基本知识的认识。又如,在教学《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时,多媒体帮了我不少的忙,我制作了所学的人体各种器官,通过拼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加深了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创设了恰当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体验科学实验活动的过程以及探究实验的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了科学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