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艳玲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意义的生命历程。
关键词: 观念;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要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意义的生命历程?
一、转变观念,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活跃,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涨,学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比如,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孩子们,可以上课了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吗?”“你喜欢文中的哪位人物?给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好吗?”等等。在教学中,老师经常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仔细品读等。老师还要经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意见,互相亲切交流。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敞开思想,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二、激发兴趣,是落实学生为主体的关键。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激发兴趣在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兴趣是一切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恰如其分的激发兴趣,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践证明,课讲得再精细,下的功夫再多,如果学生的兴趣没有焕发出来,甚至压抑了兴趣,那么学生就很难自觉到动脑筋,主动去克服困难,进行有效的学习。是否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维度。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上,教师引人入胜的“开场”,意犹未尽的课堂结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堂提问都是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润滑剂。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用音乐渲染,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可以扮演角色体会,可以借助图画再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等等。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我运用了常用的“激情导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1996年10月9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内响起了一个孩子的声音,这个12岁的男孩正在宣读的是一封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还没有读完,男孩已经泪流满面。此时此刻,偌大的会场内显得异常安静,有的人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泪花,有的人已经泣不成声,孩子们,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这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应试教育,但应当有底线,那就是学生的兴趣,只有胸怀课之全局,紧扣教材,讲究实效,才能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效果。
2、智慧挖掘教材,增添课堂魅力
教师要善于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教材,找准教材里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兴奋点。比如,学完了《穷人》一课,我和学生们一起编故事,把对桑娜一家的美好祝愿通过故事表达出来;学了《将相和》,我给学生们排课本剧,通过演出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廉颇、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的崇高品质……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可以组织课堂竞赛、辩论、表演、游戏等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策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语文学科更应注重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始终让学生学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地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题的作用。如在学习《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2、开展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课堂参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动之以情”,而高年级则要“晓之以理”;对成绩好的可“泼点冷水”,对学习困难的宜多给笑脸。学生是课堂评价的主体,课堂上,我们要依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形式等,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教师还应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把师评,学生的自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有道是:孩子快乐,一切教育都是有效的,孩子不快乐,一切教育都是苍白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灵性、天性在课堂上飞扬,服务于学生一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解读现代课堂——常识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