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树斌
摘 要: 时下,关于学生的发展问题的思考都是就事论事,即围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环节花心思,想办法,也就是说,教和学似乎是学生发展的全部,实际上,这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要让学生能有很好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前进的动力,而要让学生具有发展的动力,就必须让全社会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动力环境。即“诗外”的工夫必不可少。这个“诗外”的工夫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锻炼。
关键词: 健康成长 动力环境 农村教师
一、要让老师心无杂念的去教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据我国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8%,这也许是个别情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农村学校老师找对象难,难找对象,这是农村青年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数不少的农村单身教师承受着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由于生活的单调和环境局限导致的农村教师人际交往困难、视野狭窄……种种现象暴露了当前农村教师面临的情感困境。从记者的一些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农村教师荒芜的情感渴望甘泉的滋润。在这样的处境中老师怎么能够做到在教授学生时心无杂念,这就要求社会和领导本着孩子发展的大计,不要仅仅从教育技术上考虑问题,还要关心影响教师心境的困难,这样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二、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家庭
家庭对学生来说是温馨的港湾,精神的寄托。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特多,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只有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在身边,很多学生学习上得不到辅导、精神上得不到慰藉,常常在网吧一待就是很长时间。因此,家长要和学校的老师常沟通,常交流,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另外,在当前中国的农村,农民休闲活动单调,整体格调和品位不高,缺乏科技文化内涵,无法满足农民对娱乐多样化和丰富性的需求。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几近空白,农民对公共休闲娱乐设施非常渴望。如果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搞得丰富多彩,家长的心情舒畅,家庭的生活氛围也就能活跃起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有益处的。
三、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还有社会环境
“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个团体中,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一批学生:他们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这一“消极团体”有时成为全班同学、任课教师乃至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心中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成为被群体漠视或敌对的特殊团体,影响班集体的全面健康有序发展。还有就是消极社会舆论会传播虚假信息或负向价值观,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学校教育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老师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苍白无力的生硬说教和日复一日枯燥无趣的学习,使学生不断生出逆反心理。较之社会风气之五彩纷呈、万千气象,早就先输一筹。学生更容易被光怪陆离的生活现象吸引,耳濡目染后在其心中形成了自我认知,故社会风气较学校教育对学生更具影响力。举例来说,书本上的英雄事迹未必能感动我们,电视剧中的黑道老大却极易被膜拜和模仿。再比如社会就业问题、腐败问题等都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除了所需的外在条件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其学习的动力,而处理好上述几种因素就会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而这个“诗外”功夫对学生的发展又是如此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