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军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逐渐普及,信息技术教师阵容日益庞大,但在农村学校,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硬件条件差,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阻力大,信息技术教师付出与收获反差大等因素,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
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信息化进程,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10月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等文件,将信息技术列入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中,这对于我国提高公民特别是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10多年来,国家硬件投入逐年加大,信息技术开课率逐渐升高,信息技术教师阵容也随之日益壮大,大部分学校都能看见信息技术教师的身影。谈及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在常人眼里是一份美差,工作轻松,整天就是上上网,带着学生玩玩游戏,不考试、不评比,没有工作压力。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尤其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我却并不这样认为,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的工作处境感到十分尴尬,对自己的专业发展非常迷茫,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感,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实如此,其成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二线地位”——热情付诸东流
为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实施,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各级电教馆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当前高考上线率、中考位次排名依然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各级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评价一个学校优劣的第一标准。在这种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作为一个非考科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大量消减信息技术课时数量。这样一来,无形中给信息技术打上了“二线学科”的烙印,信息技术教师自然也排到了二线地位。随之而来的公开课、示范课、先进评选、职称晋升等等,只有靠边站,无形中也就被边缘化了,工作热情也慢慢的降低了。
二、“无米之炊”——课堂教学何以奈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有效开设信息技术课,必须要有硬件为保障。就笔者所在地区而言,2005年启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中以上的学校配备了以30台为标准的计算机教室。但大部分初中学校的班额都在50人以上,面对30台为标准的计算机教室,上机课基本上是2人一台计算机,课堂教学不好组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信息技术教师非常无奈。
而且计算机的硬件升级跟不上,学生上课本来就是两人甚至三人一台计算机,如果再加上计算机运行速度慢,上课时常出故障,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教师对上机课也慢慢产生了压力,甚至心理障碍。
三、信息技术教材——“想说爱你不容易”
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的版本很多,就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教程而言,始终把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倡导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这套教材的编写虽然很好,但结合目前农村信息技术课教学实际也有很多不适宜的地方,表现为:
教材中的内容总比我们实际应用晚,而且教材是小学三年级起始版,但对于笔者所在区域,只有初中以上学校才具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条件,这样教材与学生现有知识基础无法同步和匹配。该套教材设计了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任务和课下学习活动,这些活动的完成基本上要具备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前提条件,而农村中学的现状是学生数量多,计算机数量少,搭配比例不均,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教学活动,那么学生要按照教材完成学习任务是不可能的。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又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四、“信息保姆”——我的主业是什么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虽然身处二线地位,但其工作可以用“重要”“繁重”“身兼多职”来形容,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充当着“信息保姆”的角色,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需要维护,学校网络需要管理维护,网站需要设计和日常编辑审稿,大小活动需要摄影、摄像和后期制作,各种展板需要设计规划,其他老师上示范课的课件需要帮忙制作,尤其是上级部门的各类电子报表、信息管理平台多如牛毛,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备课和学习研究时间少之又少。致使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职业归属感,为自身专业发展方向感到迷茫,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开始厌倦这门学科,还不如转到其他学科单纯、省心些。
固然,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阶段的境况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已开始重视这些问题,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学校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以“国培计划”为首的各级各类培训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教师将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去充电。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不能气馁,而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定位自己的工作职责,信息技术教师的明天会越来越好。